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新品要来,苹果却“发愁”?

  (原标题:新品要来,苹果却“发愁”?利润或骤减358亿元)

  如果苹果公司受到所有这些潜在关税的冲击,利润至少会减少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苹果或尝试通过涨价的方式,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样做会带来需求降低的风险。

  每经编辑:孙志成

新品要来,苹果却“发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资料图)

  8月29日,苹果公司证实,将在9月10日发布秋季新品。

  不过,苹果眼下面临的一大迫切问题就是,从9月1日开始,美国政府实施的最新一轮关税政策。如果加征关税全部生效,苹果利润或至少缩水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

  苹果或因关税损失5亿美元

  当地时间29日,苹果公司发出邀请函,确认将在9月10日举行秋季新品发布会。外界预计,新的iPhone将正式亮相。

  9月2日,新iPhone登上热搜,它的颜值也引起大家关注。

  目前,有关新iPhone配色的传闻存在多个版本,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是新iPhone系列增加了绿色和蓝紫色的新版。如此一来,金色、银色、黑色的传统三色将和新增加的绿色、紫色,组成五种颜色的阵容。

  选择困难的吃瓜群众们需要面对iPhone颜色的不确定性,而苹果公司则要面对大得多的挑战——关税。

  据经济日报援引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当地时间28日正式确认,从9月1日起,分批对价值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63亿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第一批被征收15%的关税的商品包括智能手表、蓝牙耳机、平板电视和多种鞋类。这就意味着,苹果手表和无线耳机等将被加征15%的关税。而在此前三轮关税中,苹果产品几乎没有被波及。

新品要来,苹果却“发愁”?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国际财经报道》栏目视频截图

  据CNBC报道,分析人士估计,这可能会让苹果公司损失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苹果如果尝试通过涨价的方式,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当然会带来需求降低的风险。有分析师说,更担心的是对苹果手机加征关税,现在美国政府的计划是从12月15日开始对手机加征关税,如果苹果公司受到所有这些潜在关税的冲击,利润至少会减少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

  CNBC认为,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苹果公司成功说服美国政府,给予该公司产品关税豁免。

新品要来,苹果却“发愁”?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苹果一直是最得特朗普青睐的美企之一。事实上,在特朗普宣布对价值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63亿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时,苹果的CEO库克就一直在“想办法”。

  库克已经多次找到特朗普,表达对新关税政策的不满。最近一次,库克还拿三星为例,向特朗普表示关税政策对苹果不利。特朗普也认为,库克提供了“非常好的例证”,并直言苹果公司缴纳关税后与其他公司竞争确实“面临困难”。不过,特朗普并没有对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进行回应。

  苹果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彭博社29日指出,印度在进行类似组装苹果高端机型这样的生产活动上的确有着一些优势。但残酷的现实是: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具备技能的劳工十分短缺;更重要的是,组装苹果手机所需的零部件,比如电池、半导体和处理器统统需要进口。富士康在巴西为苹果代工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苹果的代工生产商已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中国之外的工厂规模较小,以印度和巴西来说,苹果在这两国工厂生产的产品只是用来满足当地需求。

  与此同时,在中国增加的苹果代工厂远超过中国以外,根据苹果的数据,仅是富士康的工厂就从2015年的19处扩展至2019年的29处,和硕则从8处扩展至12处。代工厂商是随着苹果增加了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和无线耳机等产品线而设立了这些新厂。

  据海外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很少有美国公司像苹果这样与中国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苹果重要代工厂——鸿海精密富士康等公司聘用成千上万的工人组装苹果产品。

新品要来,苹果却“发愁”?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国际财经报道》栏目视频截图

  报道介绍,除了这些代工厂之外,其余的苹果供应商——芯片、铝壳、连接线、电路板等零部件厂商——也越来越集中到中国来。数据显示,2015年时其所有供应商的厂址有44.9%在中国,2019年已升到47.6%。

  苹果的规模也令其无法轻易转移产业链,因为其他国家基本不具备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工厂需要技术纯熟的工程师来设计订制的工具与流程,并排除相关的故障。

  报道称,即使苹果能够在印度或越南进行生产,与该公司的整体需求相较,产品数量也比较小。

  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没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每天制造出60万支手机。”旧金山供应链公司Fictiv的首席执行官达夫·埃文斯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经济日报、海外网、彭博社、CNBC等

  (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