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艾滋病治愈有希望了?

“通过重复实验和比较结果来验证(科学研究的)可信度,是科学的基石。”——《科学》杂志主编Jeremy Berg博士

2016年,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在生物医药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由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恒河猴的艾滋病模型中,在停用抗病毒药物之后,一种针对α4β7整合素的抗体能有效将病毒控制在“检测不出”的水平。夸张的是,在接受这种抗体治疗的近1年后,抗病毒的疗效看似依旧存在。

艾滋病治愈有希望了?

▲2016年,这项研究的长期抗病毒结果堪称“惊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项研究结果对于治疗艾滋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它能够在人类患者身上得到重复,无疑将让我们看到治愈艾滋病的曙光。更令人欣喜的是,早在2013年,美国FDA就已经批准了一款名为vedolizumab的药物。它虽然是治疗不同的疾病,却具有同样的作用机理。一些医疗机构也急迫地推进和开展人类临床试验,想要评估它在治疗艾滋病上的潜力。

在推进至人类应用方面,科学家们则要谨慎许多。正是由于这项研究的意义极为重大,曾资助该研究的美国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所决定,必须要对这项研究进行重复,检验这种神奇的抗病毒效果是否真实存在。今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也发表了三项后续的验证性研究。

艾滋病治愈有希望了?

▲今日《科学》杂志罕见地连发3篇“重复性研究”(图片来源:《科学》官网截图)

没有一项研究能够重现这个结果。

在验证性研究刚开展时,科学家们就嗅到了一丝不安的味道。通过基因测序,研究人员们意外地发现在2016年的《科学》论文中,实验所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并非是“野生型”,而是具有基因变异——在这个病毒的nef基因里,存在一个终止密码子。

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们并非对此毫不知情。事实上,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有意”挑选了这个病毒株用来做实验,理由是它“更能代表慢性的HIV感染”。不过他并没有将这个信息透露给论文的其他合作者,也没有在论文中明确说明这一点,这个做法就很令人怀疑。为此在今年3月,《科学》杂志曾发表过来自编辑部的担忧(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艾滋病治愈有希望了?

▲《科学》杂志主编指出,“重复性研究”存在挑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而后续的研究果然证实了他们的担忧。在这三项研究里,两项研究使用的是2016年所使用的病毒,另一项研究使用的是更常见的病毒株。《科学》杂志主编Jeremy Berg博士在今日的一篇评述中克制地说,这三项研究彼此之间的结果都非常类似,而与2016年的最初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在停用抗病毒药物之后,针对α4β7整合素的抗体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

但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是其旗下杂志)的一则声明,《科学》杂志目前在“表达担忧”之外,并不会对2016年的论文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我们可以在Jeremy Berg博士的评述中找到理由——在病毒株的差异之外,实验动物的免疫能力,病毒的暴露方式,以及其他种种因素,都可以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因此从严谨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因为3项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就认为最初的研究存在虚假或不实。

艾滋病治愈有希望了?

▲人类临床试验的结果也不容乐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7])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无法得到重复,本身就会削弱最初结论的可信度。事实上,我们也的确没能在人类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积极的信号:一项刚刚发表在《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患者中使用针对α4β7整合素的抗体vedolizumab,不能带来长久的抗病毒效果。

过去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的“可重复性差”,已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今日的这一系列研究,则又往这池深水中抛入了巨大的石块,势必带来新的波澜。Jeremy Berg博士在评述的最后说到,尽管出版行业对“发表重复性的研究”并不感冒,但这些重复性的结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要能对领域产生足够的影响,《科学》杂志也将鼓励重复性研究的发表。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