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为什么说摩拜单车距离市场统治地位很远

为什么说摩拜单车距离市场统治地位很远

  在腾讯的帮助下,摩拜单车最终还是成功化解财务隐患,在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2.15亿美元,为紧巴巴的现金储备打上了一记强心针。

  因为根据此前摩拜单车披露的数据,摩拜单车的全国运营数量已经来到50万部,以摩拜单车最初的单辆成本3K元计算,这是个吓死人的数据,其仅共享单车硬件总成本就将来到15亿元之多;不过随着摩拜单车生产量加大,以及10月份起成本大幅降低的摩拜单车Lite出现,摩拜单车的总硬件投入肯定有所减少,但即使以平均单辆1500元计算,摩拜单车的总硬件投入也超过一亿美金。

  无怪乎在9月C轮完成由红杉和高瓴投资的1亿美金后,摩拜单车就在10月初立即引入腾讯、华平的融资,而仅不到一个季度后,摩拜单车就在开年宣布完成2.15亿美元融资。

  从早期投资角度看,短时间内连续三次融资都融以相差不大的金额,是很不划算的,因为在总体估值并没有太高成长情况下多次融资,会导致创始团队失去大量股份,这往往是紧急补充现金流时才用的做法。

  快速融资背后,不难发现摩拜单车的想法是通过短期连续融资,保持市场投入能力,快速奠定市场地位的企图。实际上,伴随着摩拜单车D轮融资完成,关于摩拜单车的“取得市场统治地位”、“一超多强”格局的主动宣导也已经开始,宣导内容则直指其最大竞争对手ofo。

  不靠谱的主动宣导,很难难遏制ofo持续融资

  在最近对ofo等其他对手的指责中,包括指出根据AppAnnie和艾瑞数据,摩拜单车月活跃达到512万,达到ofo四倍到六倍;以及称ofo持续走补烧钱大战路数,找不到盈利模式的质疑;甚至在移动端已近被证明效果不大的百度指数,都被拿出来作为佐证。

  摩拜单车的说法,无疑是希望在自身完成融资后,通过主动宣导,遏制最大竞争对手ofo的融资。但摩拜单车的做法,其实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在移动出行领域,App月活跃用户数是个几乎没意义的数字,只有订单数才是真正衡量平台价值的关键。应用商店中月活跃用户过千万的阅读、工具类App比比皆是,墨迹天气拥有近5亿装机量和3507万日活跃(是日活跃用户哟),但谋求上市时总作价也不到15亿元。

  于估值早就达到数亿美金的摩拜单车和ofo来说,追求用户数甚至是时间跨度很大的月活跃用户数字,参考意义很小。至于还停留在PC端时代的百度指数,其很难反映移动端的运营状况。

  对于提供新商品和新交易方式的ofo和摩拜单车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数字是订单数和总支付金额。实际上,当年滴滴在和Uber、快的竞争时,几乎从未提过自身App用户数字,因为滴滴有大量订单来自于微信和手机QQ等渠道,只有当竞争格局奠定后,开始讲移动出行入口故事时,滴滴才开始谈App用户数字。

  与滴滴打车类似,ofo的订单有大量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等第三方渠道,这个用户量其实是AppAnnie所无法覆盖的。而随着没有用户概念的微信小程序等新渠道出现,出行领域的App用户数字目前几乎没啥意义。

  以实际订单数字计算的结果更有趣,因为根据摩拜单车采信的报告,反而是铺量更快的ofo占据优势。在最近,ofo宣布日均订单达到180万单;而摩拜单车虽然没公布过日订单数字,但根据其采信的艾瑞数据报告计算,摩拜单车在2016年12月第一周总有效时间为51.7万分钟,假定用户平均每次使用摩拜单车仅5分钟(实际上正常用户单次骑行应该远不止5分钟),摩拜单车周订单量算出来仅为10万单,日均不到两万单。

  其背后,要么是数据报告有问题,要么是摩拜单车业务有问题。

为什么说摩拜单车距离市场统治地位很远

  摩拜单车现阶段几乎不可能拿到市场支配地位,谈烧钱补贴还是盈利没意义

  关于ofo的另一个指责是ofo是在打烧钱大战,称其采用了与投资方滴滴打车类似的烧钱补贴打法,其收入和盈利水平不及摩拜单车。这个说法其实无法以对错论,因为摩拜单车和ofo现在根本不在做收入和盈利的节点上,即使是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融资接受采访时都在说: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

  指责ofo等竞争对手走补贴路线,其实是件没啥道理的事情,而且论烧钱水平,摩拜单车其实要比ofo来的更为凶猛。共享单车如今征程才刚起步,未来必然要走出一线城市走向全国,甚至是海外,相较之下成本更低的ofo在铺量阶段几乎占有绝对优势,早期车型成本2000元以上的摩拜单车想走出去,其成本要高出很多。

  数据报告也在支撑这一判断,在Talking data的数据报告中,ofo在全国的拓展速度要明显快于摩拜单车。由于单辆车成本方面的劣势,想走到全国,摩拜单车的扩张成高出ofo实在太多,这也是为何摩拜单车在9月份起在业务估值没有大涨情况下,连续进行高额融资的原因。轮烧钱水平,摩拜单车其实比ofo不知高哪里去了。

  其实现在基本可以看清的是,摩拜单车和ofo的共享单车大战到今天,双方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仅通过市场竞争吃掉对方。这是在滴滴与快的,58与赶集网,都验证过很多次的故事。

  从高度市场竞争中走出的双方团队都足够强力,其背后也都站着强有力的投资方和产业资源,双方竞争中指望对手犯错、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不大。在现阶段取得暂时支配地位,很多时候更是一剂毒药,当年滴滴与快的的市场份额6:4,快的其实更占便宜,因为在双方都不盈利情况下,快的投入1块钱,滴滴就要投入1.5块钱,才能保持市场份额。即便最后,滴滴成功合并掉Uber中国和快的,但外界却几乎都在羡慕提前套现离场的快的和快的投资方。

  所以,共享单车和ofo这场大战的结果,大概率情况下,要么是像当年淘宝与易趣、百度与谷歌一样,持续高水平竞争奠定胜负;要么是双方在资本意志下提前合并。想在竞争不到一年时,靠密集融资烧钱砸出个短期统治地位,那是很不靠谱的做法。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