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时代还需要下载软件吗?靠「下载」起家的迅雷会怎么面对?
10月21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产业数字化论坛」上,迅雷CEO陈磊提出了一种设想,表示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实现5G的加速覆盖。5G发展面临的技术、能耗和资金三大问题可以使用共享方案解决,即让普通用户参与到5G基站建设中去,让社会资金参与到5G的普及和推广中去。
这可以理解为迅雷想要在5G时代讲的新故事。
近两年,迅雷逐渐淡出了互联网聚光灯的中心,这和它进行转型、发力B端市场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低调了不少,但转型的动作足够频繁。现在的迅雷已经不是曾经那个迅雷了。只是,关于5G的故事,迅雷能讲得通吗?
共享方案之于5G
要怎么理解「用共享的方式加速5G的覆盖」?
5G对整个未来数字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很多智能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公司都在企盼着5G的到来,5G似乎已经成为了未来产业起跑的发令枪。
5G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是一个重资产的领域。要把5G建成今天中国4G的规模,最保守的估算都是万亿级的投资。据报道,中国移动今年对5G的投资会达到240亿,全年计划在50个城市建立5万个同时支持SA和NSA模式的基站;中国联通将会投入60-80亿元,中国电信预计会投入90亿元。相比于万亿级的预计投入,目前运营商的投入也只是杯水车薪。
陈磊提出的设想是将5G变成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即让每个人参与到基站的建设中去,将基站转化成消费级的硬件产品放在每个人的家中。
这种方案是否合理,可以从迅雷过往的实践来类比推测。与5G一样,云计算产业同样是一个重资产的领域。迅雷最初本质上是一款基于多资源超线程技术的下载软件,从诞生之初就是基于P2P、CDN、分布式计算等比较前卫的技术和理念。依靠下载软件的所积累的共享计算技术,迅雷在2015年顺利地推出了与阿里巴巴、亚马逊云服务不同的云计算服务,实现了轻资产运营,在那一年迅雷官网的定位改为了「共享计算服务商」。
以共享方案所具备的高性价比优势迅速拿下了包括爱奇艺、优酷、Baidu、网易、趣头条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横向对比来看,这种将普通用户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理念早已得到了验证。
而共享模式本身的实现还需要解决用户激励、生态运营、实时结算的问题。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区块链是更适合的技术保证。
共享计算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收集到各种B端、C端的需求然后分派给具体的C端节点。这些分派下去的具体计算任务很可能非常碎片,而无法用法币精确结算,这时基于区块链的近似于无限分割的通证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而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也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
于是,通过共享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组合,迅雷得以将分布在用户家中的闲置计算资源整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用户通过贡献闲置资源获得奖励。进而以共享的模式来取代购买大量服务器集中建设数据中心的方式。陈磊在之前的媒体采访中曾提到,已有超过150万个中国家庭用户参与其中。
基于区块链的未来猜想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更为重要的基础生产资料。当下,在数据的相关权益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而区块链可以最直接地改变数据所有权的架构,进而改变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消费者会成为项目的参与者与利益相关方。
更进一步,基于数据,区块链有机会重新定义企业在商业生态中的角色与财富分配机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变革。
对于新的趋势,迅雷在2014年便成立了旗下专注于共享计算和区块链的网心科技,正式开始在共享计算、区块链两个方向的探索。这是迅雷为自己贴上的新标签。
2018年4月,网心科技正式上线了具有百万级TPS、秒级确认处理能力的区块链主链「迅雷链」。百万级的TPS,迅雷链出道的首次亮相便足够惊艳。另外,「同构多链」的技术架构也为其带来了类似于云计算所具备的高扩展性。迅雷链的推出,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大规模商业级应用中的落地变为真正可能。
目前,迅雷的区块链已在医疗、环保、通信、溯源、生物技术、生活服务、版权等十余个行业实现项目落地,包括将技术输出到海外。
在令人心潮澎湃的数字浪潮当中,迅雷的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已经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
未来,还能带来多少销售转化,已经不是当前的财务报表能够完全展现的。对迅雷未来的营收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很大的「X因素」。
就像电商的发展一样,在互联网基础性能提升、支付信任和安全保证以及物流发展等配套基础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电商才真正迎来了大规模的爆发。区块链也在等待它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到来。而5G、物联网很可能就是那个答案。
比如,网心科技将和中国铁塔旗下的铁塔智联在边缘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开展多方面合作,来打造共创共赢的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生态体系,助力5G时代各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迅雷的重心在向B端迁徙,布局更多资源在未来技术上。
选择了向B端转型,就注定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时间来打磨技术、建设生态,在发展初期面临营收的挑战。硝烟出现在幕后,企业级服务市场是一场持久战。
无论如何,迅雷也已不是当初那个迅雷了。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