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央图书馆(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是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枢,成立于2001年,隶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是香港公共图书馆体系中面积最大、服务范畴最广和馆藏数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
1990年代,市政局决定兴建一座中央图书馆作为香港的旗舰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的筹建计划因而应运而生。在图书馆学中,“中央图书馆”(Central Library)的界定和命名须以服务社区的人口数量为依据;但为突显“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地位,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将当时5间中央图书馆——香港大会堂中央图书馆、九龙中央图书馆、沙田中央图书馆、荃湾中央图书馆及屯门中央图书馆——改名为大会堂公共图书馆、九龙公共图书馆、沙田公共图书馆、荃湾公共图书馆及屯门公共图书馆,与分区图书馆同称。
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所在地铜锣湾摩顿台,现址过去曾用作存放扣留车辆,1980年代初期改建成港岛区唯一露天排球场。由于周日在铜锣湾一带聚集的印尼佣工愈来愈多,这里成为了他们聚集及游玩的地方。后来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中央图书馆,曾经引起地区人士争议,担心外佣会因此缺乏聚会场所。
中央图书馆大楼之建筑费为6.9亿港元,受到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议员批评:加设罗马式装饰柱设计被指浪费公帑,成了香港科技大学翻版。1997年,市政总署署长锺丽帼与市政局主席梁定邦就香港中央图书馆外观设计爆发骂战,锺丽帼被指擅自更改中央图书馆的外观设计而被降职。
工程于1998年3月展开,1999年12月22日举行落成典礼,原订于2000年12月启用,却因电脑系统问题而延迟。延至2001年5月17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主持揭幕仪式,5月18日正式启用。在开放当日,单是上午已吸引了8,000多人入场,全日共有五万名市民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