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一定就是利好吗?

  今年是国产手机持续增长的一年,当然这里并不是泛指所有的手机厂商。这其实就跟在同一班级中一样,有成绩好的,自然也有成绩不好的。但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6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在国内外品牌构成方面,1至11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4.42亿部,同比增长16.1%,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9.0%;其中在11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4610.4万部,同比增长4.5%,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4.6%。

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一定就是利好吗?

  虽然国内手机的出货量增长速度暂时放缓,但是国产手机在今年中国市场的份额却持续上升,反观三星、苹果这些国际大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三星、苹果公关失误,自己给自己“挖坑”

  客观来讲,三星与苹果在某些方面的失误表现并不像是故意而为之,只是其国内的公关部门在处理问题时,非但没有解决清楚,反倒让大家进一步就事件本身产生了误会,再加上一味的将责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让很多国内消费者都无法接受。尤其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媒体传播能力与日俱增,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需要在公关方面上着重注意细节。

  虽然三星与苹果的事件不排除有个别网站为故意制造大新闻进行不恰当的渲染,但毕竟在这家的内部,有些公关人员的能力确实有限,导致厂商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本来,三星与苹国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已经出现了下滑趋势,在这样的公关结果下,影响更加严重。可以说,这两家公关人员的“挖坑”技术简直就跟刚从蓝翔技校毕业一样。

  但是,虽然三星、苹果已经陷入到中国市场的困境当中,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手机厂商就能彻底超越了国际大厂,大家之间的距离只是在拉近,不过在很多细节地方,依然需要国产厂商进一步提升。此外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风向标相当重要,当小米被大家推崇时,很多厂商纷纷开辟线上战场,如今OPPO、vivo又成为了各大手机厂商争相模仿的对象,模仿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结合双方的优势所在,整合出一套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策略。

  当前手机市场环境在不断贴合“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句诗的情况下,如何跳出固有 “围墙”就成为了国产厂商下一个重要突破点。

  国产手机厂商该如何突破当前的市场局限性?

  前面已经提到,国产手机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当前其就能够取代三星或者苹果的地位,当然在中国市场来看,三星已经泯然成为路人,而苹果也开始跌落神坛,但这两家的市场影响力依旧存在。但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如今继续拓展线下渠道成为了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们的主流玩法。如今一二线市场的智能机渗透率过高,三四城市或成为接下来国产手机激烈竞争的主战场。在前不久,雷布斯就曾亲自表示,小米未来将会在三四线城市爆发。再如OPPO与vivo这两家厂商早已在这些市场中深耕多年,所以未来国内线下市场所发生的激战肯定无法避免。

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一定就是利好吗?

  显然对于小厂家来说,在对市场份额无太高要求的情况下,只要保证一定销量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当前的赢家。但对于大厂商来说,随着市场进一步被开发,可利用空间则被继续压缩,另寻出路成为众多手机厂商迟早的事。毕竟对于大部分手机厂商来说,盈利的途径主要还是在于手机硬件,销量增加自然能够带动收入的增加,手机厂商才能有资源进行新机型的开发。因此,拓展海外市场也成为了不少手机大厂的战略部署之一。当前不少国产厂商已经在印度以及东南亚市场有所建树,但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市场不仅利润高,其对于品牌价值的提升也有所帮助。况且,在某些层面上,国产手机厂商正在逐渐赶超三星与苹果。

  据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在2016年Q3全球智能手机的营业利润达到2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手机总营收的2.4%,首次成为全球最盈利的安卓厂商。此外据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1.5%,而华为与其之间的差额不足3%。由此可见,部分国产手机厂商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写在最后,国产手机厂商的未来发展方向不该只局限于国内市场,虽然国产品牌已经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中流砥柱,但是只有走出国门、提升品牌价值,才是国产厂商们继续实现“自我突破”的关键一步。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