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增减衣物,大到生产经营,都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几千年来,勤劳聪明的中华儿女,都渴望不断提升观测气象的能力。
.
远在3000年以前,殷墟甲骨文中就曾出现过许多卜辞,它们描述着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再后来,官员、百姓们会搜集许多气象经验,撰为诗歌,指导农耕。如《诗经》里“朝于西,崇朝其雨”,意思是说,早晨太阳东升时西方看见有虹,不久就要下雨了。而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等农业气象经验也逐渐被人们总结得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气象科学体系逐渐臻于完善。汉代,天文气象设施建设,观测仪器和观测项目增多,水运浑象仪、候风地动仪等观测仪器开始被发明出来。
唐太史局大量录用西域气象人员,汉晋时代中国气象科学开创了对外开放和东西方交流的格局。五代及宋代初期设立司天监;元代国家观象台拥有当时世界最强的天文气象学家队伍。
明代先沿用司天监,后改为钦天监,其中钦天山观象台,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设备。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设钦天监。
进入新中国,从70年前的“一穷二白”艰难起步,到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当前,我国的气象服务又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向着“智慧气象”升级。如今,气象服务已经拓展到交通、水利、旅游、能源、生态环境等几十个领域,融入几百个行业,覆盖亿万公众。
1月6日,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签署深度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IoT等创新技术,携手打造“气象+云+AI+5G”的全领域深度合作模式,共同推动超大城市气象精准预报、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的突破性创新。
基于华为云AI,华为云和深圳市气象局将研创更精准的灾害性天气预测模型。通过海量历史数据学习,推算云团变化和移动规律,不断提高深圳市天气预报的质量,促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智能发布与传播的发展。未来深圳市气象局计划基于华为云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研发云雨等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天气智能感知。
在灾害性天气预报AI模型的建立中,华为云在数据分析和存储上,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数据分析方面,气象数据的时空分辨率极高,数据量极大,普通服务器难以承受如此规模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
而华为云AI昇腾集群服务可按需提供强大的AI算力,加上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与管理平台,可加速气象预测模型开发进程,极大的缩短模型训练周期,预计一次模型训练,将由原来的1—2个星期缩短至3天甚至是几个小时。
早在2018年,华为云便提出了“普惠AI”的概念,表示要让AI高而不贵,让各行各业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截至2019年9月,华为云可提供60种AI服务、160项功能,已在城市、制造、物流、互联网、医疗、园区等10大行业的500+个项目进行探索,助力众多企业构建AI核心能力。2020,华为云依旧在路上,持续将AI等新兴技术赋能于包括气象在内的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