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摄影:史小兵
这起看似规模不大的并购,将滴滴和ofo、小蓝单车甚至是阿里、腾讯等大股东之间的利益纠葛暴露的更加清晰。滴滴想要亲自涉足共享单车市场的野心,也暴露无遗。
“滴滴下一步会在首页设置“共享单车”入口,同时接入小蓝单车和ofo小黄车。”一位接近ofo和滴滴的匿名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昨晚,36氪爆出消息称,滴滴在近期完成了对小蓝单车的收购,已经签署收购协议。《中国企业家》记者致电滴滴和ofo相关人士和投资人,并未得到正面回复。
但是,上述匿名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收购的事情大概发生在两个月之前,在滴滴看来,小蓝单车的倒闭是因为运营缺陷,但是其产品体验和团队依然存在一定的价值。而运营正是滴滴的擅长之处,所以选择收购小蓝单车。”
这起看似规模不大的并购,将滴滴和ofo、小蓝单车甚至是阿里、腾讯等大股东之间的利益纠葛暴露的更加清晰。滴滴想要亲自涉足共享单车市场的野心,也暴露无遗。
滴滴与ofo渐行渐远?
为什么滴滴最初选择通过入股的形式成为ofo的大股东,而不是亲自上战场?
程维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曾正面回应这个问题,“当时我们主要在忙合并。”事实上,ofo和摩拜迅猛发展的时间在2016年下半年,滴滴和优步中国是在2016年8月宣布合并,之后的几个月正是两家合并后紧张的磨合期。
也正是基于此,滴滴和早期投资人达成协议,投资人先投资ofo进入共享单车市场“探探路”,之后滴滴再进入。从结果来看,滴滴也的确是按照这个节奏进行的。
但是事与愿违,当ofo以超越滴滴当年的发展速度迅速成长为一只巨婴,背后集结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公司规模和行业地位急速上升,游戏中的每个参与者心中的天平正在失衡。
摄影:高婧
早在2017年7月,滴滴曾经派出高级副总裁付强、市场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Leslie liu在内的滴滴高管进驻ofo,分别担任执行总裁、市场负责人和CFO。
至于几位高管进驻滴滴到底是派驻还是挖角,滴滴和ofo都未给出明确答复。据称,付强等人进入ofo之后,发现ofo从团队管理到产品、运营等层面都存在问题,他们希望将滴滴五年的经验用在ofo身上,使其发生一些改变。结果并不乐观。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滴滴系否决了戴威的多条决定,ofo董事会层面存在分歧”。
2017年11月,几位高管同时”集体休假”。
《中国企业家》调查获悉,几位高管与ofo签订了人事合同,但是几人在滴滴的股份依然保留,只是不再负责滴滴的具体业务工作。
至此,滴滴的目光从ofo转向小蓝单车,似乎并不难理解。
小蓝单车的价值
诞生于2016年11月的小蓝单车一度扮演了共享单车行业的“黑马”角色,也曾被视为摩拜和ofo强有力的追赶者之一,被称为“最好骑的共享单车”。但在运转一年后,2017年11月公司宣布解散,小蓝单车的运营权转交给了四川拜客出行。解散之前,小蓝单车曾与ofo、摩拜等多家商讨合并的可能,但是都未成行。
图片来源:中企资料图
就在外界对小蓝单车的陨落表示惋惜时,滴滴成为接盘者。
滴滴在共享单车领域的野心有多大?
在程维与《财经》的对话中,可以找到答案。
《财经》:一项新业务,自己做还是投资,判断标准是什么?
程维:有人做好了我们就合作,没人做好我们就自己做,这是我们的原则。
《财经》:如果这项业务对滴滴很重要?
程维:那就买下来。
与投资ofo相比,滴滴对小蓝单车的并购,更像是滴滴在短途出行领域的一次升级,也符合滴滴“用一个APP解决用户多数市内出行需求”的定位。
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行业价值巨大。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最近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分析,“现在来看,共享单车市场对标的是公交车,在中国,每天的公交车出行是3.5亿次,现在两家共享单车每天的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2亿次的骑行。”
在朱啸虎看来,这个交易量本身的价值就很大。“如果按照1块钱一单来算,每天的收入是1—2亿元,一年就是300—600亿元的收入。而且,每天1-2亿次的交易,这个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共享单车是一个很诱人的交易平台,而且对用户的粘性非常高,使用频次也很高。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可以与之相比。“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作为ofo最大机构股东的滴滴,未来在ofo和小蓝单车之间如何平衡?从投资人身份转变为行业选手,滴滴的直接入局,将会如何影响共享单车行业的战局走势?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