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24岁生日当天,他带着机器人驰援武汉

  2020年初,一场突发的疫情让无人配送进入公众生活。其中,最早一批在疫区投入使用的无人配送机器人来自擎朗智能。截至目前,擎朗智能已支援110台送餐机器人至全国10多个省市的疫情重灾区,还深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湖北省委党校方舱医院、武汉市石牌岭方舱医院、武汉新华产业园方舱医院等近100个医院和隔离点,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24岁生日当天,他带着机器人驰援武汉

  刘康与他的机器人在武汉协和医院新冠肺炎实验室

  而为了尽快实现机器人无接触配送,擎朗技术工程师们纷纷“逆行”,前往疫区工作。这些最美“逆行者”中,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顶梁柱”、也不乏96年的年轻大小伙,比如擎朗技术工程师刘康,“身为武汉人,关键时刻必须要为武汉出一份力!”在22天内完成了武汉重灾区9处机器人部署,实现了平凡人的“英雄梦”。

  Q:你是什么时候接到在武汉重灾区部署送餐机器人任务的?

  刘康:2月10号上午11点左右,我接到为武汉疫区部署机器人的通知,那天是我24岁生日当天,我们全家人正在为我庆生。

  Q:明知武汉是此次疫情重灾区,为什么能下定决心去呢?你是怎么想的?

  刘康:因为我是武汉人,是擎朗的一员,在武汉在公司需要我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那些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减轻他们的工作量。

  Q:你有跟家里人说吗?家人什么反应?支持吗?

  刘康:第一时间和家里人说了,当时大家都在为我庆生,听到我要进入疫区医院及隔离点,我妈妈、叔叔、伯母等都大力支持,他们说的最多的是“一定做好防护措施,千万注意安全。”但是,我爸爸一句话都没有说,我知道,他是怕给我压力。

  Q:你去之前做了哪些准备措施?

  刘康:首先做的是,把自己工作所需要的工具全都检查了一遍,家人还替我准备了生活必需品,泡面、饼干、口罩等,幸亏家人考虑周全,这20多天,我忙得顾不上吃饭,或者吃不到饭的时候,就靠这些干粮。

  Q:大家都知道武汉交通停摆,你过去的途中有遇到困难吗?

  刘康:出小区本身就很困难,但有医院出具的通行证及武汉文创协会的志愿者开车来接,我才走出家门。路上我们也遇到例行设卡检查,好多车在前面直接劝返,我还有些担心,但是,工作人员看了我们的通行证,了解到我们是支援武汉医院,部署配送机器人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力,就立即放行。从2月11号中午十一点多出发,花了俩个小时左右到达。

  Q:第一个项目你是怎么安装的?

  刘康:第一个项目是武汉市万松园街振华大厦集中隔离区。第一次在这样特殊的场景部署机器人,我完全手忙脚乱,怎么穿防护服,怎么带口罩,都是没有概念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才穿带好。带了护目镜后,我眼睛看什么就像带了老花镜一样,重影看不清,幸亏有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帮助,这个过程比平时困难一万倍。尤其是内心的恐惧,在集中隔离区工作,说不害怕那都是骗人的,但作为武汉人,我不去,谁去。

24岁生日当天,他带着机器人驰援武汉

  擎朗技术工程师刘康在振华大厦集中隔离区部署机器人

  Q:安装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印象深刻的项目?

  刘康:当时去湖北省委党校方舱医院部署的时候印象很深刻。

  那次的任务提的特别急,四点半接到的通知,医院十点就要收治病人。交通停摆的情况下,我们紧急联系了一辆公交车运输机器人,六点半到达,我立马开始部署。在方舱工作人员的帮忙下,2个多小时完成部署,测试,培训;在培训医护人员如何使用机器人的时候,突然听到“还有20分钟病人就要到了,都是确诊病人。”,当时那种争分夺秒去安装机器人的状态,印象挺深刻的。

24岁生日当天,他带着机器人驰援武汉

  机器人乘坐公交车抵达湖北省委党校方舱医院

  Q:深入武汉疫区是否会比较担心?

  刘康:肯定会担心,但我觉得值得。此次支援武汉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16岁的志愿者,她不是武汉人,寒假第一次出门寒假工,前期在兼职,后来就遇到兼职企业停工、武汉封城回不了家,然后和她姐姐又报名在疫区做志愿者,听到她的经历我沉默了,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Q:部署机器人,对医院有什么样的帮助?

  刘康:机器人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极大帮助一线工作者减轻工作压力。机器人一次可以送多达60个房间,每次送餐都会有“大家好,我来为大家送餐了,祝您用餐愉快”的语音提醒,除了送药、送餐,它还能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此外,还有一点,机器人能节省防护服这些紧缺物资。原来医生护士如果要送东西进隔离区,他们每进入一次就要穿一次防护服,但机器人进入不需要穿防护服戴口罩,只要回来后在缓冲区消毒即可,这方面的意义我觉得也很重要。

  Q:武汉的机器人部署工作告一段落,疫情过后,有什么最想做的事情吗?

  刘康:疫情过后,最想做的是摘下口罩,外出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