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少儿编程教育,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出现的。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劳动者需要接受更多系统的、实用的学校教育,以满足大生产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也应运而生。

少儿编程教育,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学科课程制为新型学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从普及教育出发,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系统的主张。他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征,把教育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设相应的学校。幼儿期(初生至6岁)是母育学校。少年期(6~12岁)是国语学校。青年期(12~18岁)是拉丁语学校(或文科中学)。成年期(18~24岁)是大学。

  这种统一的学校系统,使儿童从出生开始接受教育,循序渐进,不设任何障碍,直到成年。夸美纽斯第一次提供了整齐划一、任务明确、相互衔接的完整的学制系统,这是学制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成为现代学校制度的雏形。这种教育模式让全世界实现教育普及,把少数人的教育特权真正地变成了大部分人的权利。

  社会经过多年发展,班级学校制度是否仍是合适大众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教育学家提出质疑,未来学习方式正被重新构想。其中,未来学习中心(也被称为未来学校)的模式被广泛探讨,目前已经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尝试这样的新教育模式了。

  什么是未来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网络型的,也可以是实体型的。这些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的,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的。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而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未来的学生,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他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

少儿编程教育,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就允许他去不同学习中心学习。各个学习中心的课程,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或者学习中心的许可,可以互相承认、互换学分,学习中心将不受时间、空间、机构的限制,时时处处提供各自的教育资源,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全天候的学习。

  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没有以“校长室”为核心的集权式领导机构。由于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和陪伴者,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与成长需求,彼此之间是以互相选择进行“投票”的,每一方的选择都遵从了自我意志,教与学都不再需要烦琐的检查和考核评价。同时,学生的自组织能力也是教师所要提供的重要学习与指导内容之一。

  其实,现在有些教育机构的模式已经开始往未来学习中心的形态靠近,只是社会对班级学校制度的认知根深蒂固,需要时间去调整认知。

  编程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沟通语言,因此,少儿编程这几年发展快速。在众多少儿编程机构探索的道路上,有一家企业和码编程的教育模式值得关注。和码编程是以AI互动技术作为驱动,让孩子可以在线上学习编程——观看学习视频、练习操作、老师答疑,线上完成作业、线上获取作业反馈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把编程作为工具,让孩子用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孩子的数理思维。

  和码编程还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时间上课,便于孩子和家长的时间安排。孩子也可以制作创意编程作品发布到社区,编程社区可以看到其他孩子的作品,也可以线上评价作品,形成生态化的学习模型雏形。

少儿编程教育,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码编程创始人莫剑斌,从事教育行业20年,有0-500亿市值上市公司的完整创业经验,曾是全国最大的K12教育平台设计及运营者。教研与设计团队有来自于编程领域的资深专家——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编程大赛冠军队导师,拥有18年教学教育经验,更是来自中国教育体制内拥有20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教育局特约教研员,数学中心组专家及中考命题组成员。了解到和码编程的创始团队和教研团队,就能理解为什么和码编程能发展得那么快,因为只有懂技术和懂教育的团队,才能打造出这样相对超前的学习产品。

  看到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在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我们就知道未来学习中心终会到来。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