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与乐视之间展开了一个很激烈的战斗,大家也都看到了。6月23日,磐石之心受邀在Wind资讯投资者在线平台发表《乐视能否撑起千亿市值?》的演讲。演讲分几个部分:一乐视与小米的旧仇和新怨;二乐视的商业模式;三乐视的产品到底怎么样?四乐视的财报分析;五乐视的机遇;六乐视面临的风险。
乐视与小米的旧仇
小米公司是2012年11月份发布了小米盒子,小米公司称小米盒子是小米最发烧的硬件。2013年9月小米电视发布,被誉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小米电视的销量是30万台。乐视是2013年5月发布了乐视TV,贾跃亭在发布会上称,乐视TV这款超级电视是高配置,加上Letv UI系统,还有专为大片而生的Letv store,再加上影视库,再加上超级云视频平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个词,乐视一直在提,而且被认为是他们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乐视财报官方数据显示,乐视TV销量150万台,显然这个销量远远超过了小米的销量。
旧仇主要体现在电视方面,因为小米独创了生态,雷军整天在提生态论,也在谈互联网期货,零利润的模式,网上抢购的模式,都被小米认为是他们的独创。现在乐视电视出来之后,也采用了与小米一样的模式。所以,小米对于乐视电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结果,感觉到很不服。
乐视与小米的新怨
而“新怨”在于乐视手机的推出,并且乐视手机推出之后持续的“消费”小米。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1400万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13%,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超越了苹果、三星和华为。
乐视手机在4月份发布,我也去现场看了乐视的发布会,在现场也聆听了贾总的精彩、漫长的演讲,贾总在台上将乐视手机与竞争对手的手机进行功能上的横评,跑分的横评,横评里每次都谈到“友商”,“友商”就是指小米。乐视还称全球只有乐视做到了“完整的生态”,再次暗讽小米没有内容,乐视还公布了手机的BOM成本,暗讽“友商”是假零利润,这个“友商”还是小米,而且在后续的宣传中多次挑衅小米,这也为这场战争埋下了祸根。
这个战争的导火索还是内容,记得一年以前,小米花重金将新浪的总编陈彤挖到小米,让他负责小米影视库内容的搭建,给了他10亿美元,现在一年过去了要交上一份答卷,他连同除了乐视和腾讯视频以外的所有视频供应商拉进来,搭建了内容平台,并利用两个播控平台来播出内容。而这10亿美元的最全影视库的到来,小米认为应该炒作一把。所以,小米主动挑起了战争。
旧仇、新怨一起和乐视要算一算,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宣传这10亿美元最全影视库。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不一样,他们最不怕打口水战,因为互联网公司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舆论平台,有自己的公关人才,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口水仗可以帮助他们免费上头条,他们上了头条之后,汪峰就没机会了。甚至还有些企业借助口水仗成功上市,比如360,利用3Q大战“消费”了腾讯一把,成功实现了上市。所以,这场口水仗就此爆发了。
乐视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讲一讲乐视这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都知道,在2014年底的时候,雷军说“友商们”模仿小米已经到了“像素”的级别,周鸿祎说雷军是中国第一互联网营销大师,然后雷军说“我们的模式很简单,就是硬件免费,服务收费,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从不打价格战,我们上来就是免费。”所以,小米认为硬件成本价,甚至硬件零利润,服务收费的模式,是小米成功的根本。
小米手机的发展,从小米1开始,就主打最高性价比,虽然现在它手机的性价比在很多友商的攻击下,已经变得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了,但是小米最初的发展却是依靠最佳性价比。确实在同配置的产品中,小米产品的价格更低。为什么能实现更低的价格呢?它就是一种定价的策略,通过互联网营销的方式降低了营销的成本,互联网电商销售,也降低了它的销售的成本和扣点,它的扣点率在5%到10%,而传统手机企业在传统渠道都在20%到50%之间,而且发展线下渠道的难度很大。它通过线上销售的模式高举高大,再带动线下这些黄牛也好,一些线下的渠道也好,采购了小米的产品,通过溢价的方式进行销售,主动的获取了一些溢价的利润,带动了小米的高速增长。
乐视的商业模式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硬件成本价,服务收费。而小米的服务收费,我当时做了一个数据的调研,小米的服务收费的占比不足2%,包括手机的桌面、会员费,一些增值服务的收费占比很低,原因在于小米没有自身的内容。而乐视有内容,通过硬件捆绑会员费的模式,实现了总体的销售价格要比竞争对手高。比如乐视电视S40 air,硬件全配的价格是999元,但是你要购买24个月的会员费980元,再加上100元的进口屏,再加上300元的增配的价格,总体的花费大概是2379元,而小米也是40寸的电视,同样配置的电视的售价是1999元,说明乐视通过会员费捆绑的模式,提高了整体硬件销售的价格,并没有亏钱卖。
乐视超级手机一样,乐视1 pro,64G,4G内存的手机,售价是2799元,裸机,小米的售价是2999元裸机,但是乐视会在购买流程中强烈推荐用户购买一年期的会员费,因为它和联通合作赠送6G的流量,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用户都会购买一年期的会员费,购买会员费之后,用户需要支付的价格是2989元,与小米的2999元相差10块钱,这说明他仍然没有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销售产品。
而通过捆绑会员费的模式有利于宣传,999元购买40寸的智能电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讲,很有诱惑力,但是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却需要花上2379元。同样,很多用户在购买乐视手机的时候,也会购买会员费,因为会员费中有一个6G流量的赠送,这是非常划算的,实际用户购机成本远远大于他公布的成本。但是对外宣传的时候,他可以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进行宣传,有利于打动消费者。
其次是粉丝经济。乐视旗下的乐视影业,众多的影业资源和这个平台,有大量的明星。雷军讲他们创造了粉丝经济,乐视利用明星的粉丝,明星对产品进行冠名,还有明星在发布会的捧场。乐视的发布会,电视和手机的发布会,都请了很多明星过去,还有知名的导演,为贾跃亭捧场。还有在微博上来转发乐视公司的一些微博,这些都是其他的竞争对手没法做到的,比如S40 air电视机,以郭敬明·小时代版来冠名,这就是乐视利用自己旗下的明星资源打造的粉丝经济,降低了营销的成本,这也是它商业模式的好处。
另外,通过会员费的捆绑,硬件销售价格的降低得到了弥补,使亏损更少。通过会员捆绑销售,增加了乐视网的会员数量,降低了单片的购买成本。我们知道,购买一个电影之后,看的人越多成本肯定越低,这还增加了广告收入,从带宽成本上看,乐视的带宽成本增加并不明显。所以,乐视的商业模式还是有非常多的优点。
乐视的产品到底怎么样?
乐视的产品到底怎么样呢?贾跃亭说“乐视多维度的超越了苹果”。其实我是苹果的粉丝,我一直都在用苹果手机,也用安卓手机,目前市场上所有销售的安卓手机,我用过很多很多款,包括小米的很多版本,包括三星,华为,乐视,最后使用的感觉来讲,都没有一款手机能够超越苹果的体验。
苹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体验呢?别管是设计,还是使用的流畅度,还有手机的发热程度,我们发现苹果从内到外,所有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完全自己设计的,包括芯片都是自己设计的,苹果拥有很强大的人才,有伟大的领袖,有强大的技术储备,有海量的专利,还有他做产品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不缺钱,一款手机可以研发很多年,可以集中精力搞好一款产品。这都是苹果之所以能够在产品上实现如此完美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中国手机企业都在发布产品的时候拿苹果调侃,包括乐视手机的发布会,刚开始贾跃亭就说要打破苹果的封闭生态,超越苹果。我拿到乐视手机之后,第一感觉这个手机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乐视第一次做手机,这要比小米在2010年第一次做手机的时候要好很多很多,因为当前的工艺技术、手机方案、代工厂整个产业链都发展都非常成熟了。
乐视第一次做手机,已经感觉这个手机做的还算不错。特别是它的UI的设计,融入了乐视的视频内容,确实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在工艺、设计和完美的程度方面,与三星、摩托罗拉都有一定的差距,毕竟它第一次做手机,肯定在技术各方面并没有达到很成熟,从产品的厚度就可以看出来,乐视手机的厚度要厚于对手的产品。所以多维度超越苹果,只是在嘴上的超越。当然我们也肯定乐视第一次做产品,可以打70分以上。
第二点贾跃亭讲“乐视是唯一拥有完整生态的企业”。乐视在生态方面还是不错的,他提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一种垂直整合的生态系统,包括云平台、电商平台、广告平台、大数据平台;内容包括乐视影业、花儿影视、乐视自制、影视版权的采购,以及乐视体育;终端有超级手机、超级电视、超级汽车,还有盒子,EUI大家自己做的一款操作系统,还有他们自己的应用市场,确实是一个生态。
但我认为这个生态并没有什么独特性。小米也有平台,也有操作系统,有电子市场,有终端,也有应用,现在又花10亿弄了个影视库。而在内容方面,很多竞争对手指责乐视的内容只有自己的内容,用户可选择性比较小,这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内容平台,这种指责也是戳中了乐视的痛点。
同时,乐视整体的生态系统仍需要一个完美的整合,比如手机与PC之间,手机和电视之间,以及未来和汽车之间的互动,以及在会员费,在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和发展。
而苹果App store,已经帮助亿万开发者赚了数十亿美元,App store的营收已经占苹果总营收的12%以上,这说明在全球唯有苹果一家公司依靠增值服务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收入。而且苹果还在发展支付,希望在支付领域和O2O以及未来连接生活的领域进行更好的拓展,包括在搜索、在大数据的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布局,因为它有这个技术实力和用户群体,还有品牌知名度,他可以迅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一个商业模式。
相比来讲,乐视的生态与苹果相比,没有什么可比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于乐视这家目前市值只有1000亿的公司和苹果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相比,也是没有可比性的,而乐视在朝着苹果的模式进行演进和发展。
乐视还有一个创新的地方,就是LePar。苹果在全球开了很多家专卖店,专卖店现在已经演进成O2O的消费模式,就是在线上看了产品,线下可以体验和购买,包括小米、魅族、三星,都在全球进行自己的体验店。体验店的模式,未来会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渠道和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个点。格力董明珠讲,线下上万家专卖店,都会成为O2O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成为格力手机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当然对于格力手机,在这里不多谈,我之前写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专栏。
LePar这种类似于苹果开线下体验店的模式,采取的是众筹的模式,其实这是有创新性的,就是将零售商、渠道商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加快开辟线下专卖店,到5月底,LePar已经1000家。这些LePar,参与众筹的这些线下渠道,也可以共享乐视生态成长的收益,比如会员费的收益,广告的收益,其实这也是一种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方式,还是比较有创新性的。
乐视财报的解读
讲完了乐视的产品、生态,以及乐视的渠道,再讲一下乐视的财报。从乐视2014年的财报可以看到,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9.78%,2015年第一季度每股现金流下降了280.99。乐视在财报中称,2015年第一季度每股现金流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购买产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部分现金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0%。另外,公司在宽带和广告推广方面加大投入,我们从它的财报看出,它的管理费用和广告推广的费用,以及各种营销费用,确实大幅增加,还有人员的扩张,薪酬,确实都在大幅增加。这些增加导致了它的利润下降,还有现金流的下降,这也说明乐视目前处在一个扩张的阶段,还没有到收获期和稳定期。
我们从2014年乐视财报中多个子公司,比如乐视流媒体广告有限公司、乐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乐视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乐视致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乐视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这都是乐视上市公司控股的子公司,这几个子公司都发生了亏损,特别是乐视致新公司的亏损非常巨大,是3.86亿,这些亏损主要源于乐视财报将乐视硬件销售中的会员费的收益部分计入了乐视网的收益,你想想一台电视乐视致新只计了999元的硬件的销售收益,其他的钱划归到乐视网,显然会导致这个公司大规模的亏损。
现在导致乐视致新公司亏损的质疑比较多,因为我们发现乐视网,上市公司占据乐视致新的股份是8.55%,将这部分亏损放到乐视致新公司,有人怀疑他是为了将财报的亏损部分做的更小,因为这样计算,进入上市公司的亏损是2.26亿,而不是3.86亿,而乐视致新产生的会员费收益,计入了乐视网上市公司的收入,这也是2014年财报之后,乐视网发布了一份比较亮丽的财报。
我对此也对乐视公司进行了质疑,乐视公司对我的回应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子公司的亏损存在少数股东在合并报表层面将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合并,而收入层面合并报表抵消需将母公司间的交易进行抵消,2014年合并报表层面收入已将乐视致新分给乐视网的分成收入部分进行了抵消,我没有看懂这句话。至于他是如何计算会员费收益到上市公司,是如何将亏损划到非上市公司,这部分需要乐视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也是给投资者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虽然他们进行了回复,但我是没看太懂。
对于财报有两个疑问:第一,乐视2014年是否真正实现了盈利?我们都知道,小米在第一年的时候实现了巨额的亏损,乐视投入硬件,我们知道,投入硬件和投入互联网是完全两码事,因为硬件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还有供应链的资金占有,还有售后服务、渠道的拓展、广告、营销的费用,这些费用都非常庞大。乐视在2014年是否真正实现了盈利?我想近期乐视肯定会多方质疑之下,会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而对于一家正在成长中的公司来说,亏损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特斯拉持续亏损,但不影响其高市值。
第二,乐视缺钱吗?很多人都认为乐视非常缺钱,包括贾跃亭自己认为,他们从1亿元人民币发展到如今庞大的规模是非常不容易的,确实我们应该对乐视公司的创业精神双手称赞,但是乐视确实目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比如,2014年11月27日报道,贾跃亭通过不断地股票质押来解决乐视网发展所需的资金,截至2014年7月,已质押其所有持有的乐视网股份总数是70.52%,占公司总股本的31.17%。2015年5月26日晚,乐视网宣布贾跃亭要在未来六个月里减持1.48亿,减持资金大概在100亿元左右,并称把资金借给乐视网五年免息,今天我看发布的最新新闻是将25亿借给乐视网10年免息。
对于这种做法,外界有两种评价:一种评价是说贾跃亭在乐视股价高位上套现,将这些钱借给乐视网,这个借就得还,借给乐视网之后,在高位套现之后,他资产并没有贬值,他成功的保护了自己的资产。另一种评价是贾跃亭此举表明他对乐视网未来的发展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支持乐视网的发展。
其实我持中立观点,我认为目前乐视确实处于发展过程中很缺钱,而融资的渠道,目前乐视网的融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的,只有通过股市来进行融资,股市上星期大跌了13%。这种融资环境,包括中国股民是否会长期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各种因素导致融资的环境并不是非常好,国家也希望股市成为实体经济输血的一种非常好的手段,但是在当前中国股民疯狂投机的氛围之下,很多企业很难在股市上获得融资。作为创始人,在股价高位上进行套现,将钱借给公司发展,我想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也可以算是一种公司融资的创新的行为。对于各位股民来讲,你们是如何看待这种套现行为的,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乐视所面临的机遇
谈一谈乐视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乐视的机遇一,智能电视市场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有望超过1.3亿台,市场渗透率接近50%。我国的智能电视出货量约为3750万台,乐视去年销了150万台,今年还有不错的一个增长,乐视预计会销售500万台。
机遇二,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IDC分析认为,2015年中国安卓手机增长率为8.5%,虽然有所放缓,但还在增长。乐视通过独特的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是否能跑赢行业增长率,这也需要我们验证,因为它产品刚发布。
机遇三,视频会员费收入增长。据企鹅智库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网络视频大数据报告显示,广告收入在网络视频收入中占比为63.4%,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我们看到乐视的几乎所有的视频,前面都有一个很长的片头广告,不光乐视,各大视频网站都如此。但这个数字呈现下滑趋势,会员收费等增值服务收费的营收贡献占比只有5.1%,这也表明会员费等增值服务收费模式,未来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特别是当前国家对盗版的打击,用户对消费正版产品的认可,中国网民平均收入的提高,都会增加他们这种会员费和增值服务收费的预期。
机遇四,乐视公司目前是中国唯一一个踏入智能硬件领域的视频公司。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提到了互联网+,这也带动了中国股市的疯狂发展,互联网+的概念,也是家喻户晓。互联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不仅停留在线上,要与线下进行结合,要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在2010年我写过一本书《融合时代》,谈了未来五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融合的趋势,现在真正开启的一个融合的时代。
乐视公司是中国唯一一个踏入硬件领域的视频公司,它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相比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搜狐视频,有着更强的互联网+的基因。同时,也是国内首家依靠增值服务获得应收的硬件公司。
机遇五,乐视的整体营收仍在增长。从财报看,乐视在硬件销售的带动下,整体营收仍在不断增长。为什么雷军敢说超越格力,就是因为硬件销售趋势能够带来巨大的营收。其实公司未来的发展,还有估值,一方面看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看公司的现金流,以及当期获得现金的能力。硬件的销售,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成本,比互联网公司消耗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他也获得很高的营收和现金流。
乐视面临的风险
乐视的风险。第一,手机市场增长率下滑。2015年中国安卓手机将以8.5%的增长率低于全球市场,由于手机市场,目前确实是增长放缓,特别是智能手机新购机用户大幅缩减,这在2014年在《解密小米》一书中,我特意谈到这也是小米的一个风险。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2015年手机市场增长率就是在放缓,特别是这个放缓不仅来自于新兴市场,还来自于换机用户,因为它和PC一样,随着硬件发展进入瓶颈化,包括八核处理器,4G内存,16G存储空间,64G存储空间,所有的硬件发展进入瓶颈之后,用户换机的频率会越来越降低。而新增市场需求在不断被满足,这就导致了手机市场进入增长放缓的一个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必然产生激烈的价格战。这就是第二个风险,价格战的风险。
第二,价格战的风险。我们知道小米、酷派,前段时间打起了399、499、699的价格战,这也闹得满城风雨,包括本次6.18电商大战中,很多手机都是降价销售,包括华为和魅族,价格战正在愈演愈烈。而贾跃亭讲乐视手机只做中高端,中高端的用户群到底有多少的市场增量,这也是个未知数。如果想要依靠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就必须要做大用户基数。
小米公司,360入主了酷派之后,疯狂的发起价格战,也是为了做大用户基数。做大用户基数是走了一个互联网路子,先有用户,再在海量的用户下获得一定比例的付费,从而获得增值服务的收益,这其实是互联网发展模式。在中高端市场用户群体相比较少,这也是非常考验乐视的。
第三,劲敌小米的死磕。小米本次发动了口水仗,几乎都打到了乐视的痛点,乐视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会员费捆绑销售模式,小米打了它。另外,跨越广电总局的限制,在自己的互联网页面上、非播控平台上播放视频内容。还有,会员费过期之后,用户到底能看到多少内容,来推广自己永久免费,部分收费的这种盈利模式,其实这确实也考验乐视未来在政策层面,在用户和消费者维权层面,售后服务层面的一些考验。
因为它现在电视刚搞了一年多,手机刚开始,未来在这两块,也存在风险,我们也建议乐视尽快推出相应的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措施,来回应小米的攻击,因为乐视在前段时间的回应中,并没有明确地给予回复。
第四,融资能力。进军硬件领域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投入,以及在供应链、售后服务、渠道商的资金占用,乐视目前除了通过增发,以及贾跃亭抛售股票来补贴乐视发展外,并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而我们发现小米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资,包括通过向国外银行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而360也不是太缺钱的主儿,海信、TCL、华为更不缺钱,这些不差钱的主儿,相比乐视这个创业公司来讲,他们有更强的资金和现金流。
第五,创新能力。我们知道,互联网公司做一款产品,做不好可以回炉重构,没有成本。但是硬件公司造出一款产品就产生成本,互联网公司产品造出来之后,它边际成本可以最后平滩到零,硬件的边际成本平滩并没有那么明显。虽然在规模效益的作用下,会降低产品的成本,但其成本的降低远远不如互联网。这就意味着卖硬件的时候,就是卖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更好的设计,这就需要企业在供应链,在专利,在技术、在研发上,要不断地补课。
而且当前市场,即使苹果公司不进行创新,其市场份额都会下降。苹果在发布了大屏iPhone之后,市场占有率才疯狂的增长,之前是三星一统天下。三星第一季度发布了S6之后,又重回全球市场宝座,意味着创新是手机市场的唯一法宝,是硬件市场的唯一法宝。
我们看到HTC的股价已经跌到了2005年的水平,因为HTC在推出M9之后,再也没有推出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也没有迎合当前价格战和互联网战。包括现在的小米,小米4、小米note,所有的产品都进行大幅的降价,为什么?因为它的产品没有创新能力,已经无法实现高溢价。在这种前提之下,做硬件的公司,就要不断地弥补其技术、研发、供应链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初入这个行业,在技术各方面的积累都不如其它企业多。
小米也是一样的,他请了陈彤、虎哥、高通王翔加入,还准备收购联芯科技,进军芯片领域,来获得一些技术专利,从而拓展全球市场。而华为,通过自己研发的70系列处理器,在供应链上获得话语权。同时,依托华为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的渠道,每年10%以上的高昂的研发投入,华为手机目前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非常好的一个位置。联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希望在品牌、渠道方面,以及在技术方面,有所弥补。
乐视公司作为一个新入行的企业,初出茅庐,如何弥补技术上的短板,这决定了其在智能硬件市场能否跑赢。还有一个例子,为什么360搞手机不自己搞了,为什么跟酷派建立一个合资公司,就是因为他知道硬件并不是那么好玩儿的一个游戏,需要庞大的技术积累,供应链管理能力。乐视手机目前的出货量每期有几万只,供应链上还是存在欠缺的。乐视说现在在智能电视上的专利数超过400个,这个数据我并没有考证。
第六,中概股集体回归A股。奇虎360、人人网、新浪、陌陌,都有在美国市场退市的打算,退市之后,有可能回归A股,这也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注册制将很快到来。而且目前证监会要求,外资持股比例可以占1:1,,这也意味着很多中概股的VIE结构的拆除并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在A股上陆续上市的速度也将加快,而且我想他们一定会赶在牛市结束之前上市。
当前A股2000多家公司,真正像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就是乐视,好像没有其它真正的互联网血统的公司.但是当大量中概股集体回流,这意味着A股市场的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将不再稀缺,而且新浪和360这些具有战斗力、出色盈利能力,已经被印证了的公司在A股上市,这也会稀释当前暴风影音、乐视的稀缺性,特别是暴风影音,根本看不到盈利的一个公司。还有一些诸如全通教育的公司,只会讲故事,这都根本不是互联网公司,都是假的。这些假的、差的、垃圾的互联网公司,都将被打回原形。当然乐视还是一家非常出色的互联网公司,优酷土豆好像没有回顾A股的打算。
最后要谈的是,今天收盘之后,乐视的股价在贾跃亭借款的刺激之下并没有出现大跌,跌的很少,2%左右。这说明市场对贾跃亭的这种行为予以肯定。PS:6月24日开盘,乐视反弹了8%,说明市场对于乐视当前的发展表示认可。
乐视的生态何时才能真正形成壁垒?乐视公司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稳健的盈利?这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乐视公司目前仍是一家创业公司,仍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大量的机遇和挑战,但是,乐视确实是一家令人敬佩的公司,拥有梦想的公司,敢于接受挑战。最后,我们也祝福乐视能够实现自己完美的生态梦。
乐视能否撑起千亿市值?听完磐石之心的分析后,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