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为什么要多次强调重视基础学科?11月4日的华为欧洲创新日透露了部分答案。
在位于法国巴黎的罗斯柴尔德公馆,面向台下400多名智库学者、分析师、合作伙伴,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强调,华为要从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1.0时代,迈向寻求基础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
当下,用户快速膨胀的应用欲望与基础科技突破上的缓慢甚至停滞是每家科技公司都绕不过的坎。用理论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正成为整个ICT产业的共识。产业界特别需要摩尔定律2.0,冯·诺伊曼2.0……华为要砸下真金白银,与学界、工业界一起推动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的进步。AI财经社获悉,华为目前每年以20亿至30亿美元的投入,支持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
在这种决心之下,华为创新2.0能为欧洲带来什么?它又怎么与欧洲共赢?
创新2.0时代
“华为过去30年的成功,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工程、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的成功。”但徐文伟很快话锋一转,提到现在产业界遇到的瓶颈。
如果说华为在无线、光网络、智能手机领域的商业成功,大量都依赖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从1到N的创新,当下的华为已经逐渐走入了无人区。
产品的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华为所在的信息产业,历经50年的高速发展,在理论和工程上都开始遭遇天花板。1948年发表的香农理论,在70年间一直是通信行业灯塔般的存在,但在5G时代,灯塔的光芒已经趋于极限;驱动ICT发展的摩尔定律,原本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但现在只能提升1.1倍。
早在2017年,任正非就已经看到:面向未来,华为感到迷茫,处于迷航中。其实,为了保持技术的领先,华为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数学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学博士;全球研发人员8万多,约占总人数的45%,2018年支出的研发费用达到150亿美元(折合1000多亿人民币),在全球所有公司中排在前5位。
尽管投入不菲,华为仍需要思考的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如何进行?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布局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
按照徐文伟的阐述,华为接下来要实现从0到1的创新,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假设和愿景,打破制约ICT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
“假设未来20至30年是一个智能社会,基于此,我们要大胆假设有可能实现的技术途径有哪些?以及有可能在哪些领域里技术可能会突破?接下来我们在物理、数据、化学和交叉科学领域里,必须有哪些技术上的发明或者突破?有了这样的产品以后,我们就可以决定哪些技术和大学合作,找什么样的大学,以及找什么样的教授。我们资助他们的研究。”徐文伟分享了华为如何利用“逻辑反推”,进行前沿投资布局。比如显示领域的光场显示,计算领域的类脑计算、DNA存储、光计算、传送领域的可见光通信等,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领域的超材料、原子制造等。
欧洲是基础科学的发源地,华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了遍及全球的36个联合创新中心,近一半分布在欧洲。创新2.0时代的华为,将采取支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自建实验室、多路径技术投资等方式,把工业界的问题、学术界的思想、风险资本的信念整合起来,共同创新。
在欧洲,为欧洲
“华为在欧洲多年,在欧洲,为欧洲,融入欧洲,贡献欧洲。”早在2005年,徐文伟就作为欧洲地区部总裁,负责欧洲市场的拓展。当年,华为就意识到,作为国际通信设备的主流市场,只有技术领先和创新才能为欧洲市场所选择。华为在当地最早的创新之一是突破传统基站的模式,开发了业界第一款分布式基站,解决了欧洲运营商基站站址难找,安装困难,耗电和运维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很快受到欧洲运营商的广泛接受。
如今,欧洲成为华为的重点市场之一,而华为的创新和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带来贡献。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影响咨询欧洲及中东部门主任皮·柯林斯(Pete Collins)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欧洲各国越来越受益于华为的发展。2018年,华为为欧洲GDP贡献了128亿欧元(约合142.85亿美元)。这一数值比马耳他一国的GDP还高,是北欧国家冰岛(约合217.1亿美元)GDP的65.8%。华为在当地创造了相关的就业岗位达到近17万个,在当地采购额达到66亿欧元,税收56亿欧元。
在华为对欧洲贡献中,德国成为最佳受益国,前者去年为德国经济总贡献28亿欧元,创造3.26万个工作岗位,为政府创收12亿欧元税收。
有了在扎根欧洲将近20年的积累,华为正在欧洲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积极角色。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报告《投资未来:欧洲2021-2027数字化转型》,提到欧洲将推出“数字欧洲计划”。而华为正通过与欧洲运营商合作部署超高速、低时延的5G网络,用5G等先进技术联结欧洲大陆。
欧洲数字经济智库IDATE DigiWorld主席François Barrault强调:“5G网络部署、新一代芯片、新的数据处理软件将加速数字化进程,AI、物联网和机器人将激发2020-2025年的数字创新。5G正在对汽车行业、媒体行业、医疗健康、能源、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欧盟28国完成了对本国5G网络安全的评估,欧委会发布整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内文不包括禁止华为的内容,也未点名华为构成所谓的“威胁”。在华为欧洲创新日上,一位欧洲议会议员表示:“欧洲的数字主权如果没有办法平等地对待每个玩家,就没有办法在欧洲市场实现真正的主权。”
在创新2.0时代,学术界是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源头之一,华为选择与欧洲的大学、专家、公共机构,在5G算法、AI基础理论、处理器ISP架构等领域进行合作创新。比如与EURECOM合作的Massive MIMO是5G的关键技术之一,获得了3GPP的验证并成为国际标准,相关知识产权为双方共有,目前华为在欧洲的知识产权约80%与合作方共有,或合作方独享。
华为还赞助300多位当地教授从事研究,且没有知识产权要求。对此,徐文伟解释说,“对未来的探索和研究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对方研究以后写一篇报告,或者写一篇论文发表就可以了。有些东西可能会成功,但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这种探索实际上也是为行业进行的探索。”
创新开放生态
这种心态延伸到创新生态上,可以发现华为的创新是开放式的。
比如技术开源。为尊重和支持欧盟的数字主权战略,华为实施AI、智能计算体系、深度学习体系等面向欧洲开源开放,为欧洲的公司提供创新的平台和资源;并通过OpenLab的发展,为行业合作构建一个更强大的平台。开源的底气来自华为在全球建立的超过16个研发中心、60个基础技术实验室,包括材料、散热、数学、芯片、光技术等,均有积累。
产业层面,华为2016年与客户和伙伴成立了绿色计算机产业联盟,共同拓展基于Arm的绿色计算机产业;2018年2月发起并推动成立了跨行业、跨产业的GIO(全球产业组织),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框架、规范、标准和节奏,从抢蛋糕到做大蛋糕,做大产业空间。“产业的竞争,也是产业联盟之间的竞争,而产业联盟必须是开放的、先进的。”
面对广泛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诉求,华为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全球顶级企业保持领先和竞争力。比如汽车行业,与全球顶级汽车厂商奥迪、戴姆勒、BMW等,探索5G应用,双方联合测试的成果,部分已经成为国际通行标准。在制造业领域,华为和库卡、博世、ABB等企业合作,开发无限、敏捷的按需服务,即下一代数字化工厂。
在医疗健康领域,华为联合西班牙当地医疗研究机构IIS Aragon及DIVE研究中心,开发了一种新的检测幼儿视觉的医疗工具Track AI,帮助分析筛查孩童的眼疾,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经过培训的父母也能像熟练的医生一样,更快、更简单、更有效的检测儿童视觉障碍,这将给世界上1900万个视觉功能障碍儿童带来福音。
在环境保护领域,华为联合Rainforest Connection组织,将大量的华为旧手机改造为太阳能雨林监听设备,变成雨林生态的“耳朵”,通过AI技术,时刻倾听且识别雨林中的盗伐卡车和电锯的声音,帮助国际环保组织更高效地保护地球。据称,明年,这一技术有可能覆盖到多个国家的6000平方公里热带雨林。
在正在兴起的AI浪潮,华为在欧洲投入AI计算产业,帮助广大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基于华为昇腾AI系列产品进行技术开发与商业创新。未来5年将投资1亿欧元,与产业组织、20万开发者、500家ISV伙伴、50所研究机构与大学,全面启动欧洲AI生态计划。
欧盟在数字化的转型中,强调数字主权。“数字主权并不意味着数字柏林墙。”徐文伟强调,全球的开放合作,在数字世界更为重要。ICT是产业的数字化底座,华为愿意与欧洲伙伴一起,构建欧洲自主的数字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