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国内和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首站“IDCC2020大湾区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台直播的方式,让任意地点的观众随时参与,实现了一场真正同时覆盖全球的行业盛会。
在下午的5G主题论坛上,中兴通讯数据中心研发总工程师翁建刚先生为与会嘉宾作出了精彩分享,分享主题为《云边协同场景全模块数据中心之探索》。
中兴通讯数据中心研发总工程师翁建刚
翁建刚:各位来宾好,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云边协同场景全模块数据中心之探索》。
云边协同,主要是一个网络的两个位置,云和边之间的网络位置,它们怎么进一步协同。全模块数据中心是我们数据中心要进行工程产品化,这二者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数据中心的价值能力,刚才张总分享了新基建的几个逻辑。国家作为一个战略,是希望我们把数字化社会做一个转型,来进行支撑。传统物理社会到数字,就需要数据中心的支撑。这里面的支撑核心点主要是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云计算大家都比较熟悉,过去十年云计算改变了我们整个行业,刚才提到的存储、计算、网络,包括数据中心的机房工程,都进行了大的变化,产业性的适配。
边缘计算影响的不是一个产业,而是整个生活。我们的生活更多是万物互联,好多数据不光是来源于手机,来源于更多的终端。这里面的核心支撑就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的一些特性,使得我们数字化转型得以实现。
首先几个点,它有一个连接性,相当于把好多设备的数字特性进行抽取,以前可能没有这个数字特性,通过我们的摄像头、手机或者终端,都可以把数据的特性显示出来。有了这个特性以后,通过边缘计算进行相应的上传,它就变成了一个数据的第一入口,它在网络的位置里是比较明确的。我们到数据中心的核心点是选址,但边缘计算的选址不能通过数据中心的特性进行要求,必须依靠于网络、依靠于业务。边缘计算是比较多样化的,不像云计算数据中心都是服务器或者存储或者网络,里面有很多通信产品。整个边缘计算特点使得我们物理向数字设计转化提供了一个支撑。数据中心是数字化社会转型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新基建的位置,在未来的社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边缘计算出来后,和云计算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这是我们信通院一个白皮书里展示的,也是我们的行业共识。大家都提到两极化,数据中心越来越大,边缘数据中心越来越多。两极化互相协同,边缘数据中心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将和云计算进行协同。协同是怎么样的驱动?目前5G网络已经建成,今年是5G元年,但5G建成以后还需要一个杀手级的应用。我们4G、3G有微信这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那5G的应用在哪里?基于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可以看到,得有一个深入的过程。中国5G的三个特性:大带宽、低延时和泛连接。不同的过程特性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边缘数据中心在端和云中间,所以我们的理解是一定和业务强相关,不像云数据中心一样可以解藕,边的加入和业务强相关,会影响到端侧和云侧。端侧,端的接入更加丰富,有汽车甚至挖掘机,还有VR/AR头盔。在云测,有些处理可以通过边缘来实现,减少云数据中心的一些压力。云数据中心更多聚焦在自己集中式的服务架构。边缘数据中心本身就进行靠近用户的和云数据中心协同的服务。
目前边缘数据中心面临很多挑战,挑战的核心点来源于边缘在哪里。好像边缘这个词很笼统,不是一个很明确的词。数据中心我们国家有指导,到底是哪些城市,什么样的气侯条件、业务条件、网络条件。那边缘数据中心到底在哪里?边缘数据中心,现在大家觉得这个词很火,但实际上真正落下来时就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样的形态。这个形态的核心点就决定于它的位置场景。我们通过中兴通讯网络做了很多实践,我们的理解边缘也好,云也好,是一个网络的概念。边缘肯定要考虑它的时延,从时延的角度,有1ms、2ms或者10ms、20ms,通过延时看它的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理解至少有三种,有接入型、区县级、地市级、区域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的位置找到了,那它的设备有哪些,物理环境那么复杂,怎么公开,怎么建设,怎么能保证更高等级的建设,不像以前一样重复低层次的建设,也包括人力怎么匹配,管理怎么支撑。它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另外要理清边缘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是有区别的,边缘计算更多是一种业务,核心网支撑。边缘数据中心还是狭义的,是一个风火水电的支撑,这也是IDC圈里覆盖的主要客户企业关注的领域。边缘数据中心的作用是给边缘计算提供一个基础设施。提供的部分有哪些?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空间、电力、制冷、管理,从这四个维度进行一个环境和空间的服务。
但因为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很广,我们不可能花那么多人力来进行运维,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安全和远程运维、自动化运维的一些支撑。
边缘数据中心的建设,从它的挑战、需求包括特性,要求必须有几个特点:
一是小型化,因为在接入层端,有可能它是一个基站旁边的小房子,有可能是停车场的小房子,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土建环境的。
二是部署范围广,有接入式、区县级、地市级,还有无人职守,这一点大家都觉得非常重要,但真正要做到还是有很大的挑战。
组合起来看,边缘数据中心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给客户贡献那么多价值,就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所以我说有些方案要覆盖室内和户外两种场景,对它的网络位置方面,要有接入和包括区县、地市,找不同的规模来进行不同的参加适配。除了在边缘以外,还在后台跟云端要建设真正的DCIM,组合起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贡献我们的价值。组合起来就把前面提到的问题,首先架构要高效融合,既能支撑交流的服务器,也能支撑网络设备,然后进行适配。目前站点比较多极化,还是要把工程产品化,进行快速交付。我们不能重复以前的高能耗,5G还是要绿色节能,要把最新的云计算里实践的先进的配电技术放在里面,包括液冷,可能还有很多GPU的运算,也在边缘节点,这些都要整合在里面。最后是管理,我们要做一个统一接入,统一展示,包括安全和可靠的保障。
这些特性综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解决方案的产品形态。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性的思考,有室外型、室内型,包括小型、微型和中型的,就可以看到我们怎么在边缘数据中心领域进行不同场景的产品适配。
我们在户外,包括在5G的基站,会有一些户外柜,现在包括小区内的CDN下沉,这些地方没有场地,可能就在基站旁边放一个设备,这个设备可以防雨防尘。多机柜并在一起,也同样保持它的RP等级。这个一般放在ETC包括收费站、车联网,可以找一个路边放进去。稍微中型一点,可以放集装箱,作为一体化的交付,这些都可以进行户外部署。
还有一些地方可有场地可以做站点融合,就可以把这部分设备放在现有途径里,包括室内部分,单柜、多柜包括模块方式,适配场景和不同规模。
细节地展开看,三大部分。我们提供的是空间、电力、制冷、管理。结构部分:一是产品形态,提供一个空间;二是配电部分,我们看微型、小型和中型,可以做不同的适配。微型,可以考虑很多基站的配电电源,包括像Pad一样大的电源,可以挂在杆上,包括锂电池可以做出放电。这边是48伏的网络设备。小型可以用插箱式的UPS,中型可以支持CT设备、交流支持IT、空调、弱电设备。把我们云计算十年的发展技术用到边缘计算中去,边缘计算的起步就比较高。
暖通方面,也有微型、小型、中型。微型,门式空调,有一个散热器,直接可以把里面的设备热散掉,还可以用插框式空调。小型可以行间空调,大型可以采用自己冷却技术、间接蒸发制冷,大幅度降低能耗。我们通过把技术拆解,和场景聚合提供组合服务。
管控方面,怎么支撑无人管理、无人运维。无人运维两个核心点:一是数据能上来,二是指令可以下去。数据能上来,我们要做好预警,做好告警的预测,包括会设置一些阈值,进行报警。
另外是远程控制,但远程控制很容易误操作,很容易发生一些人为的故障。我们会在软件系统里做一个逻辑,比如要把远程下电一个开关,会有多少影响,下面会标识出来。我们通过这种智能系统,在后台运作,来支撑多站点的边缘数据中心部署。
这都是一些技术的组合,产品形态。但最后我们落地还是需要一个应用场景,现在5G包括边缘计算,好多在尝试。场景有哪些?这是我们做了探索之后给大家的共享。
一是基站旁边的站点。基站的选址是非常科学的,在基站旁边进行边缘计算的部署,保证它的接入性、时延。
二是现在5G炒得比较多的车联网、无人驾驶。这些部分会在车的停车场或者道路旁边进行部署。比如我们要做5G的卡车无人驾驶,可以在高速公路做一些部署,包括我们的服务站、收费站。
三是园区边缘节点,包括小区、社区、校园都可以,进行一些家庭的宽带服务,包括VR/AR体验。
四是移动保障边缘节点,相当于前期做的转播,可以通过移动保障形式进行承载。
还有几个地方,跟工业互联网比较结合的。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包括5G是三位一体的,三个新基建是同时要结合应用的。比如有些作业场景有不安全的,我们希望无人进行运维,像远程,就需要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部署边缘节点。还有一些建筑工地,也需要进行能源管理。但在建筑工地旁边再建一套边缘技术,就还需要进行施工、调试,我们用一套产品过去,也可以做一些工艺管理。还有智能电网,比如周围的变压器要做站点融合,它本身有一些房子,可以拿出来空间做边缘计算。这些场景我们做了尝试。
像5G基站DC,我们在基站旁边部署3台机柜提供边缘计算业务,业务可以是某种视频网站提供的CDN,也可以是VR/AR提供一些计算。这其实可以更好的把运算成果很好的在边缘计算里用起来。
基于校园的,现在校园很多大学生也有自己的诉求,他也是一个移动用户,他要打游戏或者看视频,有一个诉求,而且它对运营商来说,对企业客户来说,是很优质的客户,这部分怎么给他进行增强型的服务,也可以给它部署边缘计算。边缘数据中心,如果在校园的机房里,也可以搞一台边缘数据中心的单柜,可以保证服务更快,带宽节省更多。
VR/AR也是5G业务的热点,VR/AR到底怎么进行使用。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场景,去年有一个体育赛事转播,过程中全部用的是5G网络,边缘计算。它分场内场外进行边缘计算的节点部署,场内是采集数据进行录制,可以通过一个车载集装箱进行放置。场外就根据客户是使用电视还是使用盒子,进行相应的CDN部署。相当于把边缘计算的问题、产品、技术、场景结合在一起,真正的让边缘计算能落地,能助力数字化转型。
我们有几个案例。这是工地方面的应用,在雄安智慧城市,我们和中国电信一起合作的,雄安建设工地特别多,怎么做好工地服务甚至智慧城市的服务。这边跟中国电信一起做了一个专业的部署,最后通过一个集装箱把它进行工业模块化的预制。导致所有的工作在工厂预制,在现场3天就完成工作。真正把边缘计算和模块化结合的最佳实践。
另外一个是在菲律宾做的一个项目,也是和中国电信合作的,这是有25个站点,里面有很多无线设备和服务器设备。海外的基础设施不像国内能力这么强,这部分全部是集装箱进行统一预制,整个过程三个月时间做了25个站点的部署,而且它是统一无人职守智能管理的。
这是边缘计算的部署,刚刚说到边缘计算一定要和云计算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给腾讯清远数据中心做的一个项目,智能配电等全部模块化。我们的想法是把数据中心现有的积累给边缘计算场景进行系统性思考,然后进行赋能,可以又好又快的把5G业务建设起来,让大家享受真正的数字化社会的转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