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牛财经 作者|紫霞仙人 牛爷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说过,“创业过程就像咀嚼玻璃,凝望深渊…..”,强如马斯克也多次陷入绝望,对着镜头痛哭。面对极端的创业环境,你会如何应对?
今年,国内首款突破3000ppi,VR观影体验达到IMAX级的LUCI immers设备面世。其创造者,LUCI(露曦科技)创始人李凯应该有发言权。他在VR领域深耕了5年,在做出这款杀手级产品之前一直饱受质疑。
李凯并非一个“愣头青”创业者,他从2011年就开始创业,曾是大众娱乐(影视剧、游戏等产业)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他做的电影硬件产品,曾占市场的65%的份额。
2014年在遇到VR之后,他逐渐All in VR领域。“我在电影、游戏等内容领域多年,VR的出现,让我觉得像电影、电视、手机一样,VR将是下一代大众娱乐内容的主要入口…..”
一、不跟风,做硬件需要“坐冷板凳”
李凯是国内最早决定做VR的创业者,这来自于创业多年的“产业嗅觉”。
然而,随后兴起的“VR风口”也给他带来了困扰。2015~2017年之间,VR产业掀起创业热潮,当时国外的Google、Facebook、HTC,国内的BAT等头部玩家入局,许多之前互联网的中小创业者也摇身一变,成了“VR创业者”。
然而2017年之后,随着这一波创投热潮褪去,许多创业企业被淘汰,VR似乎成了许多人眼中“不靠谱”的创业赛道。
“硬件和互联网不一样,是成熟周期很长的领域,一拥而上的风口没有意义”,李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VR创业风潮甚至对VR产业造成了损害,“很多不成熟的,体验很差的产品被推到大众面前,大家用了就会觉得VR产品根本不好用,很多人不再去体验了”。
李凯认为,做硬件,特别是VR这种注重体验的硬件产品,需要一些能“坐冷板凳”的工匠精神。第一,产业链上下游很长,技术复杂;第二,产品达到不错的体验需要一定时间的产业链成熟、以及产品迭代积累。
急功近利的资本催生很多投机的企业,粗制的产品涌入市场造成巨大泡沫,然而,产业真正成熟需要一个周期。这正符合了硅谷的“Gartner”技术创业曲线——一个技术趋势,到成为成熟的产业需要经历爆发期,破灭期,以及恢复期。
(硅谷著名的Gartner技术曲线)
二、研发产品的“偏执狂”,不满意就砸掉
十几年的创业经验,让李凯对于面对创业中的泡沫以及“至暗时刻”都有所准备。
李凯2014年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2016年VR风潮正盛的时候,LUCI研发出了它的第一款产品,也就是immers的前身,当时VR正是最大风口,李凯只要把产品推向市场,自然会被市场瞩目,资本追捧。
随后,李凯带着这款产品到洛杉矶E3、Chinajoy、东京电玩展参展,相比于当时的同类产品,无论从硬件或是体验上,都做到了超越,LUCI也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但在得到了八千多名实际用户的反馈后,李凯和团队冷静下来,决定再进一步优化,为了达到更加优质的体验,他们不断修改产品细节。
行业有人说李凯是像乔布斯一样的“偏执狂”,不满意的产品能狠心“砸掉”。“我不缺快钱,我只想打造一款极致的产品,一款让自己都觉得非常‘酷’的产品。我创业十几年来见过很多起起落落,一个产品的生命力绝对不是赶风口赶出来的,而是这个产品要真的极致,让大众喜欢”。
这也是李凯坚持下来的原因,“VR行业的周期非常长,而且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李凯将几年来的收入都投入到研发当中,即使日子不好过,思考清楚后,李凯还是投身进去。
游戏和观影是VR市场重要的应用场景。
由于国内发展节奏的原因,许多创业者绕过了主机游戏市场直接进入到网游、手游,因此国内目前没有庞大的主机游戏用户基数,也缺乏对应的内容生态。这个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索尼、任天堂、微软等巨头在海外角逐的战场。
而中国市场83.2%的人群是在用头显观影,这将是一个突破口。在整个产业链还不完善的情况下,LUCI决定研发能够解决观影诉求的头显。所以在前期,LUCI一直在基础性研发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申请了很多专利。
LUCI immers也就顺势诞生。在李凯看来“虽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完美的VR设备,但它在细分领域的观影市场下做到了完美。”
2018年,LUCI在美国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展出了第二代原型机:alyx。当时很多人去体验,人们看到LUCI后,有专业硬件媒体在博客上写道:如果说alyx展示的参数是真实的,那它就是一个Game changer(行业颠覆者)。
而LUCI从在各大会展上亮相,到下一步推向市场,他们需要再等等。年底,李凯将整个团队从美国搬回中国。他在等待时机,一个产业链的时机。
三、颠覆性创新,都是深入产业链的
硬件玩家,能成为Game changer(行业颠覆者)的,必定是深入产业链的。
苹果手机能做出极致新一代手机,拥有触摸屏,3G,自主操作系统等颠覆性,是因为它对上游产业链的深度改造,使得产业链完成了自己的技术产品想象。如果苹果没有深入产业链,它仍然用着诺基亚等传统手机的产业链,那它造不出苹果,而只会是另外一个诺基亚而已。
而李凯也在VR产业做着苹果手机一样的事。
电影行业的多年深耕,让李凯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最高需求。
李凯说:“想要做到颠覆性创新,就要找到消费市场的平衡点。它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2C,一个是2B,在VR行业,它对应着日常娱乐交互,以及生产力工具。”
李凯认为,站在消费者来说,人们有情感诉求,需要情感慰藉,满足了衣食住行,就有精神层面的需求。而精神层面的需求,历来都需要科技推动,所以才会出现满足娱乐需求的各种手段,包括电影、游戏等等。
“多年来,娱乐需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做从身临其境到置身其中,所有的娱乐产业,都在尽量还原,以假乱真,这是一个大方向。那么这个方向的终极其实就是VR。”
另一个需求维度是B端,也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推动更多是依靠于生产工具的发明。生产力工具永远是从三维世界当中,通过人类的抽象思维构建成一个二维的东西,人类再通过二维进行传递和传播,到了另外一端再把二维解析成三维。
而VR的出现能够让三维到三维。这样一来,摆脱了数千年对文字、图片、视频等二维抽象信息载体的依赖,直接还原了信息传递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沟通效率、生产效率。
VR在过去产品一直面临三大难题。第一,设备重,体积大,不能长时间佩戴;第二,人们佩戴会产生眩晕感; 第三,画质差,有纱窗效应、颗粒感很强等问题。
李凯决定打造能够撬动VR市场的完美硬件,就要解决传统VR产品存在的问题。要达到颠覆性创新,他必须在底层摸索,深入到产业链当中去。
李凯在研发过程中,也在观察着国内VR行业的发展情况。他向记者解释道,当时的产品选择的路径是LCD屏(液晶显示屏),或者OLED屏,加上菲涅尔镜片或者非球面镜片的技术,这一套组合下来,视觉效果会有很多颗粒感。
屏幕和眼睛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对于PPI(像素密度)要求很高,PPI至少要3000以上。如果达不到3000,就会看到颗粒。而LCD屏和OLED屏都做不到,现在全球实验室里最先进的LCD的PPI只能做到1600。
李凯认为这个路径是走不通的,所以在LUCI的研发中,采用了Mrcio OLED屏+折反式成像技术,这种方式能够让体积足够小,并且画质更高。但Mrcio OLED屏的成本很高,设备的价格也必定低不下来,李凯还是决定往这个方向走。
在他看来,一开始产业链还不完善的时候,整个硬件成本一定会偏高的。企业最先需要满足服务的,是那些前期愿意尝鲜的人群。随着产品不断出货,口碑提升,也会逐渐去下探更多愿意接受VR行业的人群,这个行业发展的规律如此。
直到今年年初,LUCI immers正式开始发售,这是LUCI基于阶段性技术成果在特定细分领域能够达到最好体验,目前市场反馈良好,网友戏称这款产品为“地表最强的沉浸式头显”,海外和国内的订单都在陆续跟进。
李凯认为,2020年是时机刚好的一年,技术已经成熟,产业链上游相对完善,硬件成本也逐渐降低,LICI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一定的阶段了。
“产业链上游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一个一个的技术积累,才能推向完善。而产业链不成熟时推出产品,是违背规律的”。
四、VR市场回暖
VR虽然不再受到外界媒体追捧,但产业一直在发展。近期美股上市公司贝壳买房还主打VR看房概念,VR已经在很多领域实际应用,而缺乏的正是LUCI这样好的产品去承载。
根据AR/VR行业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 Insights(绿光洞察)的预测,2020年全球VR产业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元。中国的VR市场,需要一场变革,当初活下来的企业,身上都背负着使命。
李凯说,做VR这个行业,没有那些所谓的光鲜亮丽的东西吸引着你,甚至你需要经历行业波动,需要做一些等待。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仰望星空,你这个方向到底对不对。
第二,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就行了,不要违背行业规律。
经历了五年的蛰伏,不断推翻过往的产品,被业内人称为偏执狂,李凯终于等来了他最好的时机。
今年诞生的《半条命:Alex》,被人们认为是拥有最高水准的VR游戏设计,只用了12天,收入已经达到了7000万美金。这款作品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市场,进一步拉动了VR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海外的游戏生态相对比较健全,并且对于限制级内容来说,海外也先于国内。所以从VR 硬件、VR 市场形态、游戏本身的技术特性来说,海外的VR发展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今年5G迎来大发展,它的第一阶段,使得移动设备的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至于能够带动4K以上的数据传输。5G的第二阶段把很多运算传输到云端,进一步降低了硬件对于算力的依赖,在整个硬件结构上会有一定的调整。
“硬件相关的产业,好的硬件能够解决,至少一个细分的应用场景下人们的体验问题,才有可能形成硬件标准,当有了硬件标准,就能实现内容生态。”
李凯带领团队从2014年布局VR至今,默默从底层开始做起,深入到产业链当中研发,如今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逐渐打开局面。在这几年中,市场情况不断变化,外界的非议不停地“砸”向他们,资金的压力、人员的波动都没有让他们忘记内心的坚守。
好在,近年来人们对国内VR市场渐渐恢复信心。LUCI的二代设备Alyx也在持续研发中,他们将在PPI(像素密度)、FOV(视场角)、刷新率、画面色彩表现、传输效率等层面,实现全面提升。这是LUCI的一场突破,VR行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度。
李凯也在这几年的经历中不断沉淀,LUCI依然有很多难关等着去闯。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