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国领先的专注于下沉市场的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QTT.O)公布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财报。主营业务收入上,趣头条第三季度营收达到9.77亿元,环比上一季度翻番。用户数据方面,趣头条第三季度平均日活用户突破2130万,同比增长229.0%。
需要指出的是,趣头条营收大增的同时,账面也出现亏损,趣头条在财报中表示,这主要源于当季入账了7.3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且趣头条这一情况较为特殊,不同于大多互联网公司的股权激励,而是属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这一成本为一次性计提,在下个季度并不会出现。
而这背后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趣头条的两位创始人在2018年1月签署了一份《股份限制承诺》,将两人持有的近1600万股趣头条普通股(1普通股 = 4*ADS)进行锁定,并在之后的3年每季度分批解除锁定。而如果创始人在3年内离开公司,则要失去尚未解除锁定的股份。
这一股份限制安排在初创企业中并不少见,其目的是为了绑定创始人长期带领公司发展。按照惯例,如果公司成功上市,则股份锁定自动解除。随着趣头条9月份纳斯达克上市,其创始人的股份锁定也自动解除。
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上述的股份锁定,会被当做股权激励来处理。以趣头条为例,两位创始人(从会计角度)被视为从来不拥有这1600万股,反而是公司在2018年1月向他们“授予”了这1600万股,在未来的3年分批归属。上市时股份锁定自动解除,则被视为加速一次性归属。而既然会计上被视为“授予股份”,相应就会有股权激励费用入账。加之锁定的股份数量巨大,会计上“授予”的成本也相应的非常巨大,仅仅创始人股份锁定这一件事,趣头条3季度就入账了6.5亿人民币的股权激励成本。
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公司对创始人的任何股份授予,这1600万股从头至尾都是两位创始人所拥有。这6.5亿所谓的股权激励成本完全是美国会计准则下的一个数字游戏,跟公司的实际运营和股份授予没有任何关系。
这跟京东上市前授予刘强东4%股权,小米上市前给雷军99亿人民币股权激励,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两个例子里,公司实际发行的新的股份,用于授予给管理层。但在趣头条的例子里,管理层并没有得到任何新的股份。
关于创始人股份限制,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下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会计准则下,类似的股份锁定安排,一般是不被当作股权激励来处理的,例如在香港上市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云游控股,曾在招股说明书中就其创始人的股份锁定安排披露:由于股份限制并没有给创始人授予额外的股份和带来额外的收益,会计上未将其作为股权激励来处理,也并未确认相关的费用。但在美国会计准则下的处理就不一样,另外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华米科技也存在和趣头条一样的情况,在其财务报表中确认了非常大额的股权激励成本。
事实上,趣头条良好的发展态势及成长前景,已吸引多家投行的关注和认可。今年10月,德意志银行给予趣头条“持有”评级,并把趣头条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为8.3美元;花旗银行给予趣头条的目标价为8.4美元;瑞银证券认为信息流广告将成为中国在线广告的新亮点,给予趣头条“买入”评级;而 KeyBanc Capital Markets给予趣头条“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1美元。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