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实名制新规推行半月余 用户接受尚需时间

  央行出台的《非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已于本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之前,网络支付账户只在快捷支付时要求实名,进行一般的转账、收款等行为无需实名认证。而新规实行后,非实名用户将无法使用任何功能。这一新规被称作“史上最严支付新规”。为了配合支付新规,各家支付机构纷纷启动相关系统升级工作,向用户进行实名制的宣传,引导非实名用户完善个人账户信息完成实名认证,以落实实名制的要求。

  据北京市民刘先生称,他在今年三四月份收到了支付宝的短信,邀请他补全身份信息。起初他没怎么关心此事,后来上个月从网上了解到央行规定了三类实名用户对应不同的限额,其中,只需一种外部渠道验证的Ⅰ类账户,终身限额只有1000元。考虑到经常使用支付宝收取转账,刘先生绑定了几张不同银行的卡,并填写了身份证等信息,现在成为了第Ⅲ类实名用户,拥有20万的限额。

实名制新规推行半月余 用户接受尚需时间

  刘先生表示,支付宝本来就是个支付工具,在上面绑定银行卡、填写身份信息,也是为了支付更安全,防止不法分子使用支付宝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非常支持央行的举措。

  与此同时,QQ钱包为完成实名制的推进,想出了奇招。微博网友@超级无敌很正经发微博称,收QQ红包时收到了系统的实名认证提醒,按照步骤认证成功后,竟收到了系统发送的红包。虽然只有一块钱,该网友还是很兴奋,在微博中@了好几个朋友,让他们也试试看。

  该微博被转发了500多次,QQ钱包的官微@腾讯QQ钱包也转发了该条微博,表示这并不是系统bug,而是QQ钱包为响应央行实名制号召采取的实名奖励政策。官微也趁此机会号召网友进行实名认证,鼓励他们得到奖励后@官微晒出红包。此举得到网友的纷纷响应,@腾讯QQ钱包也收集了网友晒出的截图发了一个红包合集,从截图来看,该“实名认证奖励”红包的金额从1元到9元不等。从微博评论来看,QQ钱包的这个福利深得人心。

实名制新规推行半月余 用户接受尚需时间

  然而,用户对实名制的疑惑与担忧也不少。

  杭州市民杨女士称,自己一直以来在社交软件上很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从不用真实头像和真实姓名,甚至发朋友圈时也不附带定位信息,主要就是担心个人信息安全。现在微信支付实行实名制了,不光要上传身份证还得绑定银行卡,给她带来了一些困扰。

  “虽然我微信里也有钱,但那都是平时抢红包玩玩的,金额不多,不太担心资金安全。但是绑定银行卡的话,那不是和我的存款都连接到一块儿了吗?万一微信号被盗了可怎么办?”杨女士道出了她最深的担忧。

  杨女士向记者示意了一张截图,几日前她试图给侄女发红包时,就收到了这样的提示。杨女士无奈地说,这么看如果继续坚持不进行实名认证的话,微信红包这一重要的社交功能将从此对她关闭了。

实名制新规推行半月余 用户接受尚需时间

  广州市民赵女士则是对实名认证的方式存在疑惑。在她看来,关联了手机号码就等于是实名了。

  “我们每个人的手机号都是实名的,那手机号绑定了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不就等于也实名了吗?可是实名认证却必须有身份证和银行卡才算数,我不是很理解。”赵女士介绍说,自己上小学的女儿也有微信,之前一直是通过微信红包给她发压岁钱和零花钱。可是,小朋友只有手机号,绝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银行卡,这么一来,女儿就无法在微信上收红包和转账了。

  “感觉这个实名制的规定很严,如果不绑定银行卡,就没法使用任何网络支付功能了。”杨女士表达了她的疑惑,对于那些没有银行卡的小朋友和老年人,就算不能转账,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正常使用红包这种社交功能呢?

  “毕竟平时收发红包也就那么十块八块的,就是图个喜庆和好玩。非要去开个银行卡绑上,我觉得也没这个必要吧。”

  据悉,微信支付也有很多商业支付场景。一些用户频繁使用微信支付进行网购或线下的餐馆、商超的在线付款,把微信当成了一个社交和支付结合的工具,这些用户更易于接受实名认证。而另一些用户习惯于把微信当作社交工具,进行朋友之间的社交支付,如转账、红包等,这些用户往往对实名认证有抵触情绪。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实名制是金融领域加强监管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金融领域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的灰色地带的重要举措。同时,实名认证也有助于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当用户在网络支付中遭受损失,能够有力地证明资金的归属,避免成为违法违规和犯罪行为的牺牲者。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5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支付实名认证的账户已达到13.46亿,占总量的一半。考虑到电信运营商实名制已经推行六年之久,至今仍有数量庞大的未实名用户,网络支付实名认证账户的推进速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

  专家表示,网络支付实名制的推进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户和行业都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接受。由于我国各网络支付机构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存量用户,其中未实名账户的绝对数量巨大,如何在尽量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督促用户完成认证,成为了各支付机构面临的头等难题。由于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相冲突,一些用户对实名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而网络支付机构无法强制用户完善信息,必须努力争取到用户对实名制的理解和配合,才能进一步推动实名制的进程。

  因而,支付机构一方面要优化和改造产品操作流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用户更便捷省时地完成实名认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育用户,让未实名用户充分领会到实名制的必要性和带来的好处,最大程度上避免功能的禁用带来用户的强烈反弹,造成用户流失的风险。

  今年李克强总理就曾表示:“一个新事物诞生的时候,我们要先‘看一看’”。事实上,监管部门在实名制管理上已经体现出这种智慧,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与社交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支付账户的高频、小额、社交化的支付特征,另一方面,在监管上注重柔性执行、平缓过渡、平稳落地,为金融科技的创新与监管政策的对接留下足够的时间。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