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关于对知识的探索 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当墨子号成功在天顶逡巡的时候,举国为之狂欢,这是我国向新知发起挑战的最高点。像这样的高难度挑战,其实在国内还很多,但大多都默默无闻,我们的生活正是被这些默默无闻一步一步推动着走向了未来。2017年,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获得圆满成功,虽然行业以外的鲜有人知,但着却是地质能源领域的一大创举。众所周知,我国地质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艰险的野外勘探环境和浅薄的技术积累让建国后的地质行业发展举步维艰,随着改革开放,技术革新,地质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较国外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地质领域仍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对知识的探索 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这一差距在地质专业知识的组织体系化方面就有所体现,国外地质信息资源众多,科技化先进,地质研究工具分布广泛,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信息、技术和工具的优秀组合,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产出着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和研究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对于外太空的一切,我们人类都倍感神秘,但我们脚下的土地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已知人类科技能到达的地表最深处仅为12公里,尚不能穿透地壳,而地球接近6400公里的半径则更是难以触碰的深度。倘若有一天我们掌握了全部的地球科学知识,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许星空的神秘其实就源于我们脚下呢。

  1963年,苏联宇宙学家卡尔达肖夫创立了一个衡量宇宙文明等级的指数,称作卡尔达肖夫指数,用文明的能耗定义文明等级,定义了3种基本的文明程度。在这个体系中,我们的文明的级别仅仅为0.72,而该体系的一级文明,恰恰是完全控制我们的星球。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戴森球”理论是未来人类可以制造出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而这个理论在前面的文明等级中需要达到二级文明才可能实现。多么深远的期许,这些需要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研究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实现。幸好互联网让这一切不再寂寞。

关于对知识的探索 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地质领域的研究难度在于野外作业的条件艰苦,很多科研成果无法多次实验呈现,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不同的研究人员需要做很多重复性的研究,再加上前面说的难度,极大的浪费了研究人员的精力。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地质领域的信息孤岛让站在巨人肩上这样的操作显得尤为艰难。2016年,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积蓄已久的地质领域信息化也蓬勃的发展起来,那些默默无闻的研究者开始联结起来,形成了一股信息的洪流。

  如何有效的组织这股洪流,像国外地质领域一样丰富而多元的呈现地质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问题。处在地质领域信息科技前沿的中国地质图书馆地质专业知识中心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发展中必解之题,在“互联网+”的号召之下,利用大数据理论开始对地质领域的知识进行汇聚,并在几轮验证与开发后,成功上线了地质专业知识服务系统,一举将国内各项最先进研究成果和宝贵资源囊括于一身。该系统将知识组织成为一套极为完善和易于查询的体系,公开的向全行业及公众提供,上至院士,下至地学爱好者无不受益于此。

关于对知识的探索 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对知识的探索,永无止境,但速度决定了未来,无论是下一级文明,还是人类掌握自身,都是出自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质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成为了我国赶超欧美,领先世界的一把钥匙。对地外的探索,我国已经接近第一梯队,而对我们脚下土地的研究,我们也正在迎头赶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都将化作系统中的宝贵知识财产,推动我国迈向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