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二维码扫一扫“码链专利池”(扫码链接、统一发码组合专利技术)发明人徐蔚发明,2020年3月3日获国内专利授权的:“移动终端与服务提供设备连接的系统及服务提供方法”-CN106412041B(申请号:CN201610835052.X申请日:2016-09-20),即涵盖“数字货币离线支付钱包”,于2021年6月7日在新加坡获得专利授权。这是该专利布局国际获得的第一个他国授权。这意味着,中国原创发明的“数字货币离线支付钱包”,将自此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据了解,该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与服务提供设备连接的系统及服务提供方法,将服务提供设备与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的接口直接连接,基于对编码信息解析提取出的服务信息,并根据用户、第一移动终端、服务提供设备之中任意一方或多方的识别信息,和/或是与所述识别信息进行绑定的信息等各种辅助信息,由服务提供设备单独提供服务。或通过服务提供设备与移动终端和/或后台服务器等各方协作来提供服务。该发明通过主动类、被动类或两者的结合,可以便捷快速地实现传感接入,并有效提升移动支付等操作的安全性。
发明人徐蔚对该发明技术解析说,第一代的数字货币支付钱包扫码接入支付,以及碰一碰接入支付、人脸识别接入支付,支付的钱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我们的钱其实是在第三方的云端,即你的钱不在你手里,而是由一个第三方主管,这个第三方还是一家企业,尤其是这个企业的三观如果出问题,那将引发全社会的大问题。
而此专利可以理解为“钱”就在我们手机里(或者手机的SM卡里,或者SD卡,及U盾等硬件加密设备里),不用依赖第三方就可以支付,也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形下完成离线支付,超越目前的扫码支付,而支持“DCEP”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
因此这是一种继续沿用“扫一扫”的扫码支付便利性与使用习惯,而获得更加安全(硬件加密)、可靠(你的钞票你做主)的支付方式。所以简称为“数字货币离线支付钱包”专利,相对于云计算的“雾(设备)”计算,也可以称之为“硬钱包”。
前段时间,关于扫码接入支付,碰一碰接入支付、人脸识别接入支付等哪种信息技术最安全在网上热议之际,媒体曾爆出清华大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15分钟解锁19个陌生智能国产手机”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人脸识别接入技术安全性的质疑。而支持碰一碰支付的NFC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工作频率为13.56MHz。使用这种手机支付方案的用户必须更换特制的手机。手机用户需要凭着配置了支付功能的手机才可以行走四方。如此种种支付不安全的乱象显示,没有一个安全的信息通信生态,就无法保障信息通信的安全。而该发明的离线支付功能,相较于钱包在缺乏安全性的第三方平台上,如遇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器瘫痪,或平台倒闭,钱就消失了的支付行为,数字货币离线支付钱包更加安全、可靠、合理。
新加坡对此专利的授权,表明该专利技术的全球化应用已经开启。
另据了解,该发明同时拥有13个相关数字货币、数字钱包、数字资产交易支付的方案,发明优先权为2016年,早于2017年7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这也将对数字人民币的全球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专利技术。同时,也为发明人发明的“统一发码”发明提供了良好的专利基础。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人、机、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通信,进而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在徐蔚基于其发明的扫一扫专利通信技术构建的码链数字生态体系中,人、机、物是通过“码”来建立数字身份的。在码链构建的数字世界里,码代表着人、机、物的身份信息所有权,人、机、物可以在一个码中植入自己的DNA后,存储在码链网络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人们通过扫码接入,把三维世界的经度纬度所代表的地理位置与数字人相融合,再映射到四维世界,生成唯一的物格码(代表物联网格子的二维码)。
在码链特定的多个平行世界中,码的唯一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以及庞大的数量和时间戳,成为搭建数字世界的基础。而基于这个码的身份系统,码链体系为每一个数字人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传递网络。这个可以传递价值的社交网络,称之为价值链。“价值链”是用户基于码数字身份构建的人际和物际关系网络。由于网络隐私问题是根植在传统互联网基因之中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新的生态重新搭建一个信任网络,并通过对码加密,让每个人和物都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由此,码链的安全性、分布式的网络和不可篡改的三大特性,成为物联网设备运作最坚实的基础。物联网设备是通过云服务器来识别用户,它们将识别数据保存在这些云服务器中。这些数据很容易被泄露、窃取或抄袭,基于这些数据的应用程序也会受到很大的安全威胁。相较于物联网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码链体系利用分布式的信息储存来保护这些用户身份,且用户只能根据对应的二维码发布信息,保证身份的唯一不可篡改性。这是现有的第三方平台无法达到的安全和防篡改识别。而物和物之间的直接交互最缺的是物和物之间交互的协议,即应用层协议。码链解决的就是应用层协议,物和物之间本身有一些公共的东西,是可以抽象出来的。通过编码让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码,叫一物一码一通证,它既是ID,又是私钥。安全底层可以借助码链架构增加底层保证,由此,通过统一发码,可追踪数字离线钱包里钱的去向,这就为离线钱包专利的应用,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