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为内部论坛上,一则关于《为什么阿里出现了”钉钉”,我们没有?》的帖子引起热议。
围绕该主题,一大批的华为员工在论坛上探讨了华为产品设计、创新氛围,以及大企业内部创业问题。就如大家所熟知的,在大公司内部创业相对比外面容易,但是局限也多,一有小成功,人人都要来分杯羹,一遇挫折就被撇在一旁。
在大公司内部创业可谓步步惊心,招招刺激。那为何阿里钉钉能够在阿里巴巴这家大公司中存活下来,并且成为了企业服务市场的一匹黑马,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何在?大企业内部创业成败关键需要哪些?
始终保持独立性
在互联网大公司创业的艰难性很多人难以理解,因为它需要面临的是更多的规则和挑战。甚至连微信之父张小龙都曾这样抱怨过:别人觉得微信成功是靠腾讯,不知道微信在内部差点被QQ干掉。
作为在阿里内部孵化的创业项目,钉钉并没有受到大公司的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钉钉这个产品是独立于阿里之外开发而成,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从阿里园区搬到了淘宝最初起家的湖畔家园。
看似创业团队驻扎于一个距离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几十分钟车程的房子里,却换取了一个内部创业项目独立空间,也正是在这个相对私密的环境里,他们躲过了大公司的内部竞争,避免了KPI文化,也躲过了,躲过了太多的猜忌和质疑。如果没有这个相对宽松独立的发展环境,恐怕钉钉早已和来往走向了相同的道路。
微信的成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张小龙的微信团队坚持待在广州,而不去同在广东更为发达的深圳腾讯总部。甚至晋升为腾讯公司SVP之后也极为低调。张小龙在一次小范围对外沟通中表示,微信创业团队极为重视保持团队的氛围不被侵蚀和骚扰。
领导层的支持
企业内部创业的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是否能够受到领导层的支持,遥想网易云音乐上线之初,平常低调的丁磊亲自站台,以一个“网红CEO”的角色出现在网易云音乐上。时至今日,丁磊还在云音乐上异常活跃,以至于网易员工都说:“去找老板前,先看看他最近在听什么歌,心情怎么样。”
这种情况同样也发生在阿里,内部创业领导层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比如对钉钉,马云等一众阿里高管一直尽量维护和保持钉钉业务的独立性,除了给予足够的人力和预算充分支持外,马云还二话不说的把号称“阿里创业圣地”的湖畔花园借给了钉钉团队,让钉钉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关于钉钉的短期盈利问题,阿里集团内部从来没有施加压力,这对一家大企业内部创业公司来说简直是开天窗的事情。
钉钉也是够争气,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在2015年底就获得了百万用户规模,截止2016年8月31日,阿里钉钉宣布获得了240万企业组织,并且每月还仍保持着20万家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增长最快的企业服务软件。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阿里云身上, 2012年,王坚被任命阿里CTO,但在当时的阿里内部论坛上,更多的声音是质疑:阿里云一事无成,凭什么王坚还升任CTO?面对这些质疑,马云在这些帖子下面一条条认真地回复:“请相信博士(王坚),给他一点时间。”而如今,阿里云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云计算之一,这背后和马云等高管的支持十分不开的。
宽容的企业文化
在传统企业内部创业,羁绊无疑太多,就像华为员工在帖子内部说的,在高压KPI的制度下,企业员工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绩效考核,如何保证自己地位,没有宽松的企业文化之下,若一意孤行,惩罚也随之而至。
相对于传统公司,阿里有着宽容的文化基因。例如所有的阿里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能在阿里的内部交流平台——”阿里味儿“上发出各种声音,考核标准、产品问题这些讨论在“阿里味上”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对于内网上的讨论是严禁打击报复的。
对批评意见的开放态度,伴随的是公司的层级扁平化。阿里巴巴的新员工入职第一天首先要做的事是给自己取一个“花名”,员工间都以花名相称,即使高管层也不例外,上下级的等级观念被降到最低。
阿里钉钉能走到今天,与阿里宽松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在开放包容的空间内,才有足够的创新空间。
向死而生的执念
大企业内部创业资源、客户方面无疑拥有先天优势,但也有一大重病,那就是太过于安逸。以腾讯微博为例,其定位一直都是追赶者,在腾讯内部腾讯微博更像是一个部门级产品,产品团队完全随波逐流,而最终在2014年,腾讯也不得不承认微博的失败。
钉钉有今天的成果更多的还是其有着一颗“向死而生all in的执念”。钉钉的团队脱胎于失败过一次的来往团队,在当时的阿里CEO陆兆禧“御驾亲征”却最终换来一个惨败的结果,原来的来往团队产品经理无招在痛定思痛之后才最终做出来的。
钉钉创始人无招曾多次表示:“我们已经死过一回了,没什么可怕的”。也正是靠着这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钉钉在创业初期没有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能往前走。
疯狂的激情
360也一直在鼓励内部创业,除了给予优势资源外,周鸿祎有一点讲得特别对,那就是关于创业的核心目的,周鸿祎称员工创业的目的不仅是要赚钱,更多的是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
钉钉团队在阿里巴巴还被称为“钉钉疯人院”,无招早在阿里巴巴就被人称作“疯子”,现在作为”疯人院“的”院长“,无招玩得更疯,钉钉现在招人的标准之一就是“够不够疯狂”,据说100面试最终就2个能进入团队。
成立有两年多的钉钉,其团队成员一直保持在180人左右。无招说,钉钉招人特别困难,他们要招的人,是能够高度认同钉钉,即使在明知没有很大物质回报的前提下,依然能长久保持激情的人。
当然,钉钉能够走到今天,并非一路坦途,也是经过了无数条血路拼杀出来的。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钉钉员工是始终保持狼性的状态和紧绷的战斗文化,据了解,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钉钉的员工基本是坚持每天早上9点开始上班,直到晚上11、12点离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总结:
华为内部论坛这个《为什么阿里出现了”钉钉”,而我们华为没有?》帖子的讨论,看似是一场针对产品的探讨,背后更暴露出的是大企业内部创业的艰难性。
为什么阿里会有钉钉?而华为没有?从上面我们能够看出,在大企业创业,需要良好的创业氛围、包容企业文化以及领导层的支持能让创业团队一直保持独立性,还需要一支经历过生死、敢拼敢闯的创业团队,可以说正是这些因素的汇聚,大企业创业才有可能成功。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