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寒冬季,投资人之间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因此,对创业者来说,选择正确的A轮投资人,对后续能否获得融资影响会特别大。”10月21日,在苏州举办的东沙湖•CEO创业论坛上,金沙江创投基金合伙人朱啸虎为正遭遇资本寒冬的创业者们指点迷津。
“投资人拉帮结派,会遵循怎样的原则呢?在这方面,有哪些最突出的案例呢?”在活动后的群访环节,面对记者的提问,朱啸虎答道:具有相同价值观和投资逻辑的投资人,习惯于结盟,去投资相同的企业。在最近比较火的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之争的问题上,两派投资人的表现尤为明显。”
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都是旨在解决“最后三公里”的单车共享模式。用户在面对“打车太近步行又太远”的行程(比如,1-2公里)时,即可选择用单车出行。
大体上,两者的区别如下:
ofo模式更“轻”,成本更低,更容易铺开;而摩拜的“重”模式,让不少人担心其投资扩张速度。如朱啸虎就说:“摩拜布一辆车,ofo就可以布10辆。在中国互联网活下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成本低。”所以,他投了ofo,而没有投摩拜。
相比之下,摩拜的优势则在于更精致。摩拜单车奉行外观、耐久以及管理三要素并行的思路。每一辆摩拜单车都配备智能电子锁、GPS定位系统以及一个配套的发电装置,用户通过摩拜单车的APP能够在线查找车辆,并控制密码锁。
简单地说,ofo共享单车走的是屌丝路线,更大众化一些,它追求的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大量铺设低成本的单车来迅速抢占市场,然后再说精细化的管理问题;而摩拜单车则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种精细化的路子,通过高耐久、易管理的产品来降低运营成本,稳扎稳打占领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ofo单车自A轮之后的几次融资中,都有“滴滴出行”的影子。
A和A+轮融资中,投资者金沙江创投正是“滴滴打车”的早期投资机构,在滴滴打车普遍不被市场看好时果断出手,投资200万美金“救命钱”,让滴滴有机会成长为中国出行市场的独角兽;而王刚同样是滴滴最早期投资人,他四年前投资的70万启动资金,至今获得了数万倍的收益。
到B+轮之后,滴滴甚至还亲自出马了;在C轮投资方中,除了小米、顺为,其他投资方都或多或少与滴滴有关联——其中,美国对冲基金Coatue曾在今年五月曝出参与了滴滴30亿美元的融资;此外,中信产业基金、元璟资本、Yuri Milner、经纬中国等也都是滴滴(快的)投资方。
经纬、金沙江、王刚等等大咖放到一起,可以看出,对ofo的投资,是滴滴及背后资本的一次集体出击。后来,朱啸虎解释了本次投资的逻辑,“投ofo是在帮滴滴做早期布局,帮滴滴防护侧翼,这可以说是风险投资与企业两方的配合”。经过深入分析和实地走访,滴滴、快的打车的投资人均认为,ofo 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现象级”的公司。
滴滴投资ofo,无非是瞄准了“最后三公里”的机会。
“滴滴也一直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因为专车和出租车实际上是三公里距离外的。”ofo和滴滴的投资方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滴滴一直在自建团队和找外部团队之间犹豫。直到滴滴方在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见面,两周内双方终于敲定了融资。
与此同时,在滴滴和其投资人的帮助下,ofo的融资速度也得到了加速,一些机构看到滴滴参与后也加快了走流程的进度。当然,帮助最大的还是滴滴及其投资人群体,通过资本的集体绑定后,ofo将会被深度纳入滴滴体系,并很有可能在滴滴平台上直接被调用。这为ofo注入了强大的基因,让其成为共享单车领域中“后台最硬”的公司。
而在摩拜单车的投资者中,除腾讯之外,其他各家均与滴滴没有任何瓜葛。
需要补充的是,摩拜单车的天使投资人是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而A轮投资者愉悦资本、C轮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和腾讯,恰好也都是蔚来汽车曾经的投资者;红杉、华平、高瓴曾在2015年联合投资过中通快递,算是“老朋友”了;贝塔斯曼和红杉曾经共同投资过“大姨吗”。因此,这些投资机构对摩拜单车的投资,更像是一群老相识合谋打的牌。
在对摩拜的投资中,各方的诉求也基本一致。
与ofo的靠运营驱动不同的是,摩拜是靠产品驱动,这就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非常高。正如ofo天使投资人熊猫资本的李论所说:靠运营驱动、资本驱动的战争,速战速决,三个月内把规模涨完,但一个产品的竞争,随时给人以机会。因此,摩拜方面坚持自己设计车、自己造车。
从熊猫资本、华平资本、高瓴资本再到红杉资本,各方都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然后再建经济模型, 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等。最后,各方均发现,假设不一样,生命周期3个月跟5年相比,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既然要这个结果,从结果推导,应该输入的数据是60个月的车,所以,应该造出寿命有5年的车。
在启明创投的黄佩华看来,摩拜煞费苦心设计的高耐久、易管理型单车正是摩拜产品能力的体现。与此同时,这种高耐久、易管理的产品设计也能够减少车辆损坏、丢失的概率,进而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摩拜的这种单车设计、市场运营等能力都是无形的门槛,“新入局者想要分一杯羹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
熊猫资本的毛圣博也对摩拜的盈利前景相当乐观,他表示,摩拜前期的硬件成本投入虽然大,但人工运营成本比较低,以目前的速度扩张,待用户量上来之后,收入渠道就不仅仅是租金那么简单,可以做广告、也可以切电商,想象空间十分大,“我们并不担心。”
摩拜和ofo,一方背后是滴滴,一方背后站着的是滴滴的投资方腾讯,他们的戏码将如何上演,或许更加耐人寻味。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