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2P平台诞生的那一刻起,几乎所有的P2P平台都在谈风控,但事实上中国P2P平台的风控一直处于红色警戒线边缘。可以说一个平台是否拥有完善的风险抵御能力成为能否在如今行业中站住脚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这几年的P2P在中国可谓喜忧参半,问题不断。仅2014年四季度,就有102个平台提现困难,问题平台170个;诸如红岭创投、铜板街,就连有平安银行背景的陆金所也开始出现巨额坏账。虽然事后陆金所澄清其2.5亿元坏账系旗下的保理公司所为,但连行业标杆都站着“中枪”,难免让人唏嘘,让人不仅联想,平台的“倒闭潮”已经来临?
对于P2P本身来说,不管你后台有多硬,干爹有多强,兜底也只是一时的,P2P平台想要持续运营下去,就必须把风控把握好。信息的透明化,以及积极主动的信息披露策略、第三方资金托管,是P2P平台应对各种危机、保持平台活力的必有出路。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助理李志磊曾表示,调研发现,P2P”跑路潮”中,风险最大的并非真正的P2P平台,而是一些超出信息中介性质的”伪P2P机构”,以资金池形式非法集资,造成高收益的”庞氏骗局”。
据悉,接下去会出台的P2P监管细则中,主要包含七大原则:
首先,P2P必须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严禁其他业务延伸,在申请牌照、资质报批等环节将视为金融机构进行管理。
其次,不得设立资金池,须将资金交由第三方商业银行进行托管。
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包括互联网网关技术,以及防黑客、防盗用、防诈骗等基本技术门槛,尤其是防止黑客行为对借贷双方造成损失。
第四,明确资金约束机制,防止”空手套白狼”。对P2P平台注册资本的要求,也将视同金融机构,务必保证实缴。工商部门将对新设立的机构进行严格把关,已有机构逐一排查。
第五,加强信息披露。所须披露的信息,除季度财报、年度财报等基础财务信息外,还包括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诸多信息。
第六,在人员配备上,管理团队至少须具备互联网和金融两项专业背景,且对金融业从业年限、资质、学历等要求将被明晰化。一些关键业务岗位,也要求同时具备综合背景,尤其是对金融从业资质做出严格规定。
最后一点,整个行业要实行”黑名单制”,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管作用,着重加强协会在行业内部的约束力、公信力。
综上所述,P2P平台想要健康的运营下去,就必须从第三方托管、信息披露原则等更好地自我规范,以便日后能对违规行为提前预警,助力行业成长。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