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应该怎样变革?
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里,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有人说,腾讯没有梦想。也有人说,腾讯需要反思。更有人说,腾讯创新不足。还有人说,腾讯的架构需要调整。
这些说法,有的客观,有的偏激,未可尽信。
但随着马化腾在2017年底的腾讯员工大会上直言“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组织架构”,所有人就明白,这家随便跺跺脚,都会让整个互联网世界抖三抖的数字巨头,确实已经走到了再次转型的十字路口。
悬念只在于,它将去向何方。
如今,经过近一年时间酝酿,这个问题终于有了准确答案。
9月30日,腾讯启动第三次机构调整,将原有的七个事业群,调整为六个事业群,其中包括两个新成立的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10月31日,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公开发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明确表示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而腾讯也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11月1日,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详细阐释了两网融合发展的详细路线图。未来,腾讯将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实现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至此,“下半场”揭幕,新进化启动。
每一次进化,都是一场冒险。在以ToB(面向企业用户)、2G(面向政府及公用事业用户)为主的产业互联网市场,腾讯能否如愿打开局面?
下面讲一些个人观点理解,抛砖引玉,不对之处,敬请拍砖。
【1 】腾讯为什么选择产业互联网作为主航道?
这个问题无须过多解释,只需要两句话,就可以概括:
马化腾:“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的重要进步集中在ToC领域;那么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将来自于ToB领域。”
需要补充的,是下面两点:
(1)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并不是相互孤立或对立,而是一个彼此关联,相互协作的完整生态。
甚至,产业互联网就是消费互联网结合了新技术,将数字创新下沉到各个垂直领域的生产制造、供应链等核心地带,最终与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产物。
这也意味着,在实际的竞争中,消费互联网的资源,可以转化为产业互联网的优势;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将反哺消费互联网的业务升级。
(2)正在直面类似变革的,远不仅仅是腾讯一家。
阿里巴巴发力“五新”,百度All in AI,京东要做基础设施,美团要做Food+Platform……无论是BAT还是更多互联网巨头,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正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期。
随着人口红利殆尽,流量增长放缓,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黄金期已经终结,越来越趋向更激烈残酷的零和竞争,大公司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片足以承载自身持续增长的新蓝海。
它们有的着眼于新技术,有的着眼于新产业,有的着眼于新市场,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
甚至于,从硬件到软件,从通信到互联网,从运营商到设备商,过去曾经分散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整个信息科技行业,都将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师。
【2】“下半场”这场仗,腾讯准备怎么打?
在我的理解,大抵就是一攻一守。
守消费互联网,攻产业互联网。
这里之所以说是守,因为消费互联网本来就是腾讯的优势市场。但事实上,守肯定是守不住的,更准确地来说,腾讯其实是在以攻为守,比如在视频、年轻文化、生态合作等领域,腾讯在此次合作伙伴大会上,都有更积极的产品和策略。
汤道生说,未来,腾讯将主要关注三个趋势:
(1)内容消费升级带来的内容精品化。
(2)用新技术推动文创门槛的降低。
(3)社交、工具等平台与内容平台的融合。
显然,这也将是腾讯的发力点。
用汤道生的话来说,腾讯的目标将是:为用户提供更加生动、个性化和富有品质的内容。
通过机构调整,腾讯已经将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集中整合进了CSIG,作为其攻略产业互联网的主力军。
而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腾讯将“决心集全公司之力,迎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据汤道生透露,腾讯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行动:
(1)深耕垂直行业,在智慧零售、医疗、教育、出行、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扮演好“数字化助手”。
一方面,要打造出完整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数字化应用的便利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认知,成为合作伙伴的定制化“数字顾问”。
(2)强化腾讯云的平台能力,推出“云启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分别从资本、资源、技术、能力落地和商机五个方面,与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3)围绕AI、安全、音视频与量子计算等领域建立的前沿技术实验室,也将继续深化对重点产业的支持与落地。
不过,以上都只是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布局的起步,而远非全部。
可以预期,接下来CSIG乃至腾讯的其他部门,都还会有更多的策略陆续出台。
当然,无论怎样摸石头过河,它们都会围绕一个清晰的目标来展开。
在公开信里,马化腾已经讲清楚了前进的大方向:
腾讯要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还要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更要做好“生态共建者”,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一句话总结,继续开放合作,继续做生态。
【3】为什么腾讯云没有成为单独的事业群?
其实,这是一个已经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前几天,在接受界面记者林腾的采访时,汤道生已经回答过。
他的答案是:云基础设施只是腾讯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云本身就分为IaaS, PaaS和SaaS,再往 上还有多种产品的整合。而很多行业客户既需要腾讯云团队提供的基础设施,也同时需要智慧零售团队提供的SaaS服务。
所以,将云业务和其他ToB业务合并为CSIG,而不是让它们独立,是一个以行业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做的调整,一个更进步的组织形式。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再次单独拎出来,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产业互联网与ToB是划等号的,而ToB跟云又划了一个等号。
所以,他们往往是把云市场的市场份额作为唯一的标尺,简单粗暴地直接用它来衡量和评价一家公司的产业互联网能力。
但实际上,产业互联网又哪里是一个“云”字,就可以简单概括?
除了云,产业互联网还将会是物联网、下一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乃至更多技术的集大成者。
产业互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让各个产业“上云”,而要让它们从供应、仓储、物流、销售、管理到其他各个业务流程,都完成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从而变身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智慧产业,实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大幅提升。
而且,用马化腾的话来说,消费互联网是“消费端”的智慧连接,产业互联网是“供给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显然,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
传统企业要尽快打通从生产制造到消费服务的价值链,要实现从智慧零售到智能制造、从消费到产业(CToB)的生态协同,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完整的传统产业链,更需要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跨界融合,真正触达海量用户,并实现硬件、软件与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化能力。
“没有消费互联网助力的产业互联网,就像一条无法与大海连通的河流,可能在沙漠中日渐干涸。”马化腾说。
而腾讯正是要做这样一条河,将它在消费互联网的积累,转化为产业互联网的优势。
“产业互联网不仅仅是ToB、ToG的,归根结底也是ToC的。CSIG也不仅仅是To B的事业群,不仅仅是一个云的事业群。”汤道生说。
所以,我们需要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考量下一个问题。
【4】在产业互联网方面,腾讯到底有多大的实力?
很多人一直在质疑,以消费互联网2C业务起家的腾讯,能不能做好产业互联网的ToB业务。
但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
过去几年来,腾讯云包括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在内的基础产品,能力和性能,一直在呈现几何级增长。
据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透露,仅仅是今年上半年,腾讯的云服务器产品CVM单台创建耗时就从1分钟提升到了10秒,并发吞吐能力从500台每分钟提升到5000台每分钟;虚拟机产品和SSD云盘性能提升了8倍;存储产品QPS每秒请求数超过10倍;自研内存数据库的集群性能也突破了千万QPS……
在现实中,腾讯已经利用自身技术,为很多政府和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广东,腾讯给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的粤省事小程序,通过“实人+实名”身份认证核验,无需重复注册,即可通办所有上线民生服务。小程序上线当天访问量就超过1000万,比原有网上办事大厅一年的访问量都高。
在江苏,腾讯与江苏消防部门合作,在2千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6百万个实时监测点,帮助企业减少了1/3的火灾。
在云南,128个A级景区中已经有117家景区可通过APP,实现线上30秒购票,线下1秒钟刷脸或扫码快速入园,从入住酒店、旅游导航、智能讲解、到意见投放……游客只需要带着一部手机,就可以畅游云南。
在医疗业,腾讯觅影已经上线全国100余家三甲医院,辅助医生阅读影像超1亿张,服务超百万患者,提示高风险病变15万例。过去,医生要筛查结直肠肿瘤,对息肉性质的分析一般需要20-30分钟,而现在,腾讯觅影0.1秒内就能对病变定位,并反馈初步结论。
在金融业,腾讯目前已服务超过6000家的金融客户,包括超过150多家银行,数十家券商、交易所和保险公司,以及数量众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国内这几年新筹建的保险公司,已经有90%都构建在腾讯金融云上。
在交通业,全国已经有5000多万用户,通过腾讯的乘车码服务,在100多座城市获得便捷的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公交智能场景服务。
在制造业,华星光电利用腾讯的AI图像检测技术做面板质检,耗时是以前人工的1/100,准确率也提高到了90%以上,远远超过了人工水平。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近40%,每年节省成本超过2900万元。
过去两年,已经有超过80%的中国500强企业使用企业微信。150万家公司通过企业微信处理了超过10亿份文件。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362个城市的5亿市民使用微信城市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超过1万项在线政务服务。
类似的案例,早已数不胜数。
更不用说,每天都有超过10亿微信用户和超过8亿QQ用户,通过腾讯的即时通讯工具,和自己的朋友进行数百亿次沟通;全球200多个国家的超过10亿用户,通过腾讯位置服务发起超过600亿次的定位请求……
目前,腾讯AI开放平台已开放100余项AI技术能力,日均调用次数过亿,累计调用超过百亿次。
前不久,腾讯首次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将联合腾讯围绕安全、大数据、量子计算、AI、5G等领域建立的前沿实验室,与企业、高校深入合作,一起打造科技实验室“云启研究院”,统一对外输出技术,助力“产学研”落地。
而在腾 讯开放生态中,更已经有超过2000万行业伙伴,获取超数百亿元分成。
依托这样一个无比庞大的生态体系:腾讯不但能为传统产业提供基础工具和能力的“食材”;还能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将不同食材搭配起来“炒菜”;甚至提供一整套的“宴席”–多样化、系统化、安全可控的商业解决方案(BaaS, 即Business as a Service)。
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腾讯在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服务潜能和差异化优势,其实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
从本质上来说,腾讯将要做的产业互联网,将跳出单一的ToB或是2C模式,而是一个将它们彻底融汇打通,相互促进发展的,真正端到端的一个完整商业体系,最终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而具体到与产业互联网伙伴的合作,用汤道生的话来说,腾讯也将是以“CToB”的方式连接智能产业,服务产业、也服务于人。
简单来说,就是腾讯利用服务C端用户的经验和资源,帮助B端伙伴实现生产制造与消费服务的价值链打通与数字化升级,构建起智能产业新生态。
【5】那么,腾讯做产业互联网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认为,是从2C到ToB,两种不同商业模式的冲突。
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大都会使用成本更低的的成熟产品与标准化服务,所以更容易实现快速响应和高速迭代,也不需要腾讯为之进行内部的大规模协作,产品的开发虽然源于用户需求,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更多是由开发者来主导推动。
但对于大企业和政府来说,往往更需要定制化的系统开发和维护服务,开发项目大多都是由客户直接提出需求并主导推进,在开发和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腾讯多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协同。
从立项、预算、招标、实施、需求澄清、实现、测试、试运行到正式上线,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可能一个项目还没做完,几个月甚至一年就过去了。
正如前文所说,产业互联网虽然是由CSIG来主导推动,但它背后其实关联的是整个腾讯的所有业务生态。
“就算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加进来,也未必能覆盖客户所有的需求。”汤道生说。
这也是为什么,拥抱产业互联网不是CSIG的部门级业务,而是整个腾讯的战略所向。
所以我们也看到,同样是在《界面》的专访中,汤道生明确表示,CSIG会不会像腾讯以前的业务一样,实行“赛马机制”。
其原因在于,ToB的产品和服务更多是满足传统企业的需求,对“赛马机制”的需求度已经大大降低。
反而是腾讯需要有CSIG这样一个统一的部门,来收束为企业的服务窗口,才能避免让企业和政府合作伙伴在和腾讯合作时,才不会为了和腾讯的哪个部门、哪个团队展开合作而感到困惑。
如果说,赛马体制下的消费互联网产品创新是以腾讯自己为中心,那么,在产业互联网上,产品的创新将变成以客户为中,腾讯从CSIG到其他部门,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围绕行业客户来展开,看他们需要什么,再自己全力以赴。
【6】腾讯为什么不做“数据中台”?
最近一段时间,“中台”已经成为新的产业热词。
为什么会有这个趋势?
我的理解是,过去2C的业务更偏向于标准化,ToB的业务更偏向于定制化,两个业务之间泾渭分明,对于将通用能力模块化,实现方便复用的“中台”模式,并没有规模需求。
但现在,产业互联网的大势将兴,将带动更多的企业网络化和智能化,以及更多腾讯这样的ToB/2C/2G业务的全面融合。
所以我们看到,容器云平台的快速发展,看到各个领域的大公司,纷纷转向中台模式。
同样,腾讯虽然也在技术、内容等业务环节强化了中台力量。比如将过去就分散在SNG、MIG、CDG、TEG等多个事业部的智慧产业服务,都统一并入了CSIG,简化了内部管理协作和外部输出合作。
但在数据问题上,它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公司纷纷不遗余力争夺数据同时,围绕数据隐私这一问题,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纷争。欧盟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数据保护法案,前几天蒂姆库克也以极为激烈的语气,表达了对数据隐私的忧虑。
同时,从线上走到线下,从互联网走到传统行业,也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改造过程。
每个行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现实环境与差异之处,以及早已固化的成熟运行制度,互联网与它们的融合,只有互联网自己先融入进去,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核心痛点,一步步因势利导,才能完成最后的优势整合。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来,消费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产业互联网却始终步履缓慢的核心原因。
不过,随着市场与技术的发展,形势正在逐渐改观。信息科技行业的解决方案越来越系统完整而且高效,传统产业也有了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
但无论如何融合,用户数据资源依然可能会是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一道门槛。无论是出于用户隐私保护,还是自身利益保护,传统企业都很难容忍科技公司完成对自身的数据吸纳。
在这方面,腾讯对数据的克制,并不是一件坏事。
【7】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腾讯的这场转型?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11月4日,央视《对话》栏目邀请了包括马化腾在内的5位民营企业家,一起探讨民营经济的运营历程。
在现场的对话中,马化腾说表示,互联网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无人区,很多平台化经济都已经到了一定规模,但监管、政策却并没有跟上。而且互联网产业非常跨界,涉及了几乎所有部委,他也因此非常焦虑。
这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当前阶段,最重要的问题。
如同马化腾所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最需要感谢的,正是改革开放给予的巨大包容和创新空间。
那么,当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软实力,甚至成为“水电气”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之时,大家又应该如何承担责任,回馈社会,助力改革?
在节目现场,马化腾念了一封短信。
信的名字,叫做《致未来》。
他在信里说,站在现在看未来,数字经济必将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率先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我们也必须长期投入基础研究,鼓励科学探索,布局前沿科技。
而腾讯,也正在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致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李董(指另一位节目嘉宾,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科技杂谈注)说,你们想互联网化,其实,我们是想把技术产业化。”马化腾说。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在知乎上发出那个引发热议的提问: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技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回头来看,这两个问题,不仅贴合了腾讯自身的战略,更是站在现在看未来,未来互联网公司的社会价值之问。
所以,当主持人问他,下一个四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未来,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创造新未来、新世界的时候,他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1)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2)跟各个产业中的佼佼者充分合作学习。
在10月31日的公开信里,马化腾最后说,“腾讯并不是要到各行各业的跑道上去赛跑争冠军,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出更多的世界冠军。”
这并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他在取舍之间的底线与智慧,也是下一个二十年,腾讯的机遇和使命。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