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阚枫)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中国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日均使用手机超5小时,18点以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此外,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资料图: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一个“云班课”,老师不仅允许学生在课上全程使用手机,还在全校范围内开通免费WIFI。王国海 摄 这份调查2018年3月12日开始,到2018年3月26日结束。收回大学生的有效答卷共1225份,其中男生590份,女生635份。
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积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
18点以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71%的学生在21点到0点间使用手机,53%在18到21点使用手机。报告称,18点之后高校通常排课较少,晚间玩手机,尤其是睡前玩手机比例更高。
资料图:中南大学软件学院的教室里,第一排座位上摆满了手机。为了治上课“低头族”,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倡议学生先交手机再上课,此举得到众多师生的认可。中新社发 杨华峰 摄 此外,数据还显示,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
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分散精力、影响他人等)”。“聊天、刷社交媒体”(73%)和“娱乐(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听音乐)”(58%)是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进行的活动。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手机用途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在课堂上进行娱乐(66%)和看新闻资讯(41%)的比例均比女生高14个百分点。女生在课堂上购物(36%)的比例高于男生16个百分点。
资料图: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城市学院却看到一个“无手机课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放在教室门口统一的袋子里。谷华 摄 调查报告称,当一些大学课堂采用手机收纳袋的形式防止手机干扰课堂时,也不能忽视手机辅助教学的功用。
调查显示,24%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作用(查找资料、辅助学习等)”。在课堂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群体中,课件或教材分享(69%)、教学互动(回答问题、投票、抽奖等)(51%)和点名签到(50%)是教师最为常用的三种手机功能。
报告称,在手机功能日益完善的今天,不应简单将在课堂使用手机定性为负面问题。手机只是工具,手机发挥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建议大学生从自身学习需要和健康状况出发,加强自律,合理使用手机的各项功能。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