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贵州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数字经济异军突起

5月26日,2022中国国际产业博览会采取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开幕。作为数博会的举办地,近年来,贵州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增速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地质结构稳定、气候凉爽、能源充足……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其成为建设大的理想之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要求,贵州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应用百花齐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依托数字经济,贵州从全国的“脱贫主战场”一跃成为“数字新高地”:2011年贵州GDP仅有5615.55亿元,2021年贵州GDP超19586亿元。今年一季度,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00.8%。

地理劣势变成数据安身优势

超大型数据中心陆续落地,累计完成投资逾百亿元

贵州省贵安新区,全国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有“中国数谷”之称。走在贵安新区的道路上,两侧连绵起伏的小山丘衬着蓝天白云,这些曾经阻碍当地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地理劣势,如今却成为一个个大数据中心最好的安身之地。

贵安新区附近村寨的村民老周指着自家餐馆不远处的一处在建工地,回忆起从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以前我们只能在石头缝里种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包谷,自己吃都不够,更不可能有什么收益。如今虽然山还是那座山,但里面填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设备,变‘宝山’了。”

老周所说的高科技,是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据贵安新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中心主要成本是用电,而贵州新能源丰富,电价相对便宜。此外,数据中心在这里还可以有效运用喀斯特地貌,充分发挥山与山之间垭口的作用,加强自然风力,用季风及烟囱效应排放热气,从而通过自然冷却技术为数据中心制冷,减少了空调使用时间,进一步缩减能耗。

位于贵安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是中国南方运行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也是贵州省数据交互最活跃、数据量最大的云网数据中心。如今,这里已经建成6座数据中心机楼、1座后勤保障中心以及柴油发电机组24台,具备1万架机柜承载能力,每日数据量超过100G,年产值超过2亿元。近日,园区1.3期工程已经封顶,待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后,可提供5000个机架、约5万台服务器,为推动数字经济升级突破增添动能。

2013年10月,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开工建设,拉开了贵州数据中心建设的序幕。随后几年,移动、联通、富士康、华为、腾讯等超大型数据中心陆续在贵安落地。记者从贵安新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了解到,短短九年间,贵安新区已拥有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等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累计完成投资逾百亿元。

贵安新区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贵安新区以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为圆心,在半径4公里、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规划建设了12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11184亩,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可承载服务器超过400万台。到2025年,贵安新区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而在能耗方面,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5G基站也成为数字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除了建设大数据中心,贵州省贵阳贵安还全力“加码”5G规模部署和商用,截至今年6月,贵阳贵安累计建成5G基站已超过1.5万个。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

随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启动,贵州大数据场景应用不断深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迈上新台阶。

物流传送带自动化运输、机械手臂完成精细化操作……在航空工业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设备随处可见。

作为一家“老三线”企业,万江机电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近40年,产品主要有电动雨刮器和玻璃升降器系列产品。近年来,万江机电基于物联网和工业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厂房与厂房之间、厂房内区域之间、区域内设备之间三个层级联动的智能生产物流管控系统,通过1550米的输送线,实现物料在各个生产区域和车间的自动化传输,并先后4次升级雨刮生产技术,使电机体积缩小10%、重量减轻18%、防水性能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也随之提升。

“过去生产方式传统,企业产能有限。”在贵州省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南介绍,2017年起,永青仪电借助成为白云区“大数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企业的契机,搭建了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让各系统、各业务环节、各种数字化设备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贯穿生产流程,整体生产效率提升逾20%,产品合格率比原来提升8%,外部不良品率比原来降低20%。

2019年以来,尝到大数据“甜头”的永青仪电开始实施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改造,陆续投入7000万元,引入先进设备、开发新的工业软件服务于生产。去年,该公司首条SMT无铅生产线及配套的仪表自动化测试组装生产线启用,是行业内的高端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

万江机电、永青仪电都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真实缩影。2017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贵州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标体系,深入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

不仅仅在工业领域,在城市中,无接触经济、共享经济、线上经济纷纷涌现,“智慧潮汐机器人”开通“潮汐车道”缓解交通拥堵,“刷脸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运用……可以说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在各行各业中都能找到明显的印记。

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2.5,比开展融合前的2017年提升8.7,连续5年稳步增长。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

数字技术为生产生活注入新动能

“何时浇水、施肥都由数据说了算”

“当前空气温度为20.4摄氏度,湿度97%,第一层土壤湿度23%……”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53岁村民黄林点开手机上的APP,获取自家百余亩猕猴桃的基本情况。得益于猕猴桃种植区的物联网传感设备和传输网络,黄林在家也可以对猕猴桃生长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都由数据说了算。”黄林说,过去种植农作物,更多的是靠老一辈口口相传的经验,而如今则可以参考各项指标精准种植,产量高了,质量也得到保证。

近年来,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实现传统农业的增产增收,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大数字新动能。

修文县国投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在修文县各猕猴桃种植区内逐步完成覆盖。在修文县试点建设猕猴桃基地物联网应用项目中,物联网技术也正应用在果园VR全景、种植技术培训、物流冷链跟踪分析、果园内控等生产销售全过程中。

同样位于修文县的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超长的产业链,跨越农牧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也从大数据中尝到了甜头。

“产业链越长、环节越复杂,需要分析的数据就越多,对先进信息技术的需求就越迫切。”该公司质量总监冯晓飞说,“2017年以来,好一多从推动创新引领等角度开展数字化改造。目前,该公司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已能够对151道生产工序实行自动管控,不仅提高了各环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也提高了各环节的生产效率。”

大数据应用不仅为全市智慧农业赋能,而且还让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更精准,助力黔货更好出山。

每天天刚蒙蒙亮,贵农物流园便进入忙碌状态,在满载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的背后,一套系统正在进行数据碰撞,从而实现销售产品排行、种类分析、监控预警等功能。

“系统链接省内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二级批发市场、终端商超销售市场,不仅能动态可视化呈现相关数据,还可实现产销对接、在线磋商、终端消费电子交易服务延伸。”该物流园负责人表示。

不仅仅是农业,大数据也已融入贵州的日常生活,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便捷。在2019年数博会上,贵州发布了政务服务“一云一网一平台”,通过“一朵云”统揽全省政府数据,“一张网”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一平台”解决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数据调度。

“居民反映的任何事项和问题,通过村干部核实后,信息都能上报汇总到调度中心,通过可视化3D地图展现。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并对问题进行处理。”在贵安新区湖潮乡综治办,工作人员刘燕对大数据给基层工作带来的高效便捷竖起大拇指,得益于贵安新区“智慧乡镇”平台,通过手机,她不仅能即时推送信息,还能切实为群众解决许多问题。居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一键上报疫情防控、生活服务、政务工作意见等信息,增强了参与感和幸福感。

 

延伸阅读: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