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大规模降费活动,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是给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全年下来,有网络曝光的信息显示,中国移动所属的十来个省区市公司出现了营收负增长,更为严重的是其部分下属公司净利润为负值。作为行业学霸和标杆的中国移动尚且如此,作为老二和老三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情况应该类似,而且大概率还会更糟糕。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下来,通信行业通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收入增量为378.93亿元,利润情况虽为公布,推测情况也不会太好。
在国内市场面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总量规模见顶限制,以及各种政策红利逐渐取消等情况下,虽然2018年在卡槽概念推动下,催生了一波巨量移动电话用户和移动宽带用户净增。然而即便新增了如此大规模的用户,都无法抵挡降幅带来的负向拉动作用。在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各方期待的薄利多销缺席,以及国内市场日趋严峻竞争的情况下,根据网络公开的信息推测,中国移动已经开始把目光聚焦到国外市场,特别是出境用户身上。
一、出境用户潜力之大,值得运营商深挖商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的五年里,我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年增加到1.3亿/年。五年增长五千万,年均增长一千万。未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出境游人数还会持续增长。如果大家对这1.3亿/年的规模印象不够深刻,那么就可以对比以下美国的总人口数约为3亿,德国+英国+法国的人口总数也仅仅在2亿左右。联系到上述几个国家都有多家运营商竞争的现实,那么仅仅从数量上看,这1.3亿的出境用户就足够吸引我国运营商深入挖掘其中的商机。
除了出境用户人数多之外,这些出境用户大都属于经济实力较强、消费能力较强的人群,当然属于通信行业评价体系中的高价值用户。从这一点上看,出境的1.3亿用户实际的消费能力远超类似1.3亿的普通用户。这些高消费人群,贡献的营业收入占比远超其单纯的人群规模比重。这里面暗藏的商机,就像地下的金矿一样,需要运营商深挖并经营。
二、联合BT开展境外业务,前景可期
春节前夕,英国电信(BT)宣布,该公司已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全国电信服务许可证的国际电信公司。英国电信获得的两张“增值许可证”分别为:中国国内IP-VPN许可证和中国全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许可证。获得增值许可证代表着BT进军国内市场的重要一步,从此之后,BT的中国分支机构就能够直接在国内发展用户,并以人民币进行计费结算。对BT来说,虽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但是这仅仅只是增值电信业务并不包括基础电信业务。BT要想在国内全面开展业务,必须要和国内的运营商合作,或者联合,而且这种合作或者联合对BT来说属于客观上必需的操作。另外,尤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IP-VPN和ISP经营许可证,仅仅包含固定通信业务,无法单独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也就是说,主市场或者母市场远在万里重洋之外的BP,无法直接依靠其国外自有通信设施发展业务。实际上,这就为国内运营商与BT之间的合作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现在BT已经“进口”了,那么国内运营商联合BT来个上面分析的“进口转外销”也是完全可以的。另外,BT的“进口”模式会不会被美国AT&T、西班牙电信、澳大利亚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其他国际运营商大佬学习并复制跟进,这都值得期待。当前对BT来说,联合国内三大运营商任何一家开展固移融合,BT就可以实现从固定增值业务向移动通信业务的延伸,通过充分发挥其在国际上的通信网络和服务优势来为国内移动业务用户服务,并据此发展其国内市场的固网用户。对国内运营商来说,借助BT这一平台为国内用户提供低廉和优质服务业就有了出口。特别是在监管层强力推行降低国际漫游费以及出国境用户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抓住此次BT入境的机遇,探索开展深入合作完全值得各方研究。
三、推出降费活动,中国移动开展境外灵活经营
近期,有网友展示了其成功预定的中国移动的“欧洲多国5天流量包”业务图片。信息显示,中国移动的国际漫游资费现在非常便宜。该网友还进一步解释说,这个流量包一天10块钱包含的还是不限量流量。另外,有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还透露说,即便这样优惠的国际漫游包,还不定期有打折优惠活动。对于这样实惠满满的业务和优惠,作为用户,大家肯定是双手欢迎的。不过,从运营商的角度看,中国移动的此番大幅降低国际流量漫游资费,即便不是出于竞争的需要,也会引起友商的复制式跟进。
目前,我们尚未从公开渠道获知中国移动与境外运营商之间的深入合作情况,我们在网络上也没有看到中国移动与类似BT开展合作的新闻。所以,现在我们无法判断中国移动的此番大幅度降低国际流量漫游费是单打独斗式的,还是与国外运营商深入合作后的结果。实际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下,灵活开展境外市场经营,不仅是中国移动需求探索的,而且也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需要尝试的。可以说,现在各种有利(BT进口)和不利(监管层强力推行降低国际漫游费)等多种因素都在发挥作用,中国移动今天的尝试,大概率将会被友商模仿。
5G的口号虽响,阵势虽大,即便发牌商用后,囿于终端等各方面限制,4G还将是人与人连接的主要制式。也就是说4G经营的主战场不会很快转移。在当前和未来1-2年内,运营商还需要扩大视野继续挖掘4G潜力。现在尝试为国内的出境用户提供低廉优质服务,即便是单打独斗式的,或许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