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How-ladder 工具搭配需求探索的思考练习,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将模糊的需求有价值化。
「用户想要的不是电钻,而是墙上的一个洞!」这句非常耳熟能详的话,道尽了产品经理探索需求的日常。我们常从用户调研、跨部门同事、老板获取各式各样的「需求」,厘清每个需求背后「想解决的问题」是每个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
这边和大家分享Why-How-ladder 这个工具,搭配需求探索的思考练习,可以帮助PM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模糊的问题转化成「有价值的需求」,并帮助开发团队更有目标与方向。
需求 (Need) vs 解决方案 (Solution)
在介绍 Why-How-ladder 怎么使用前,首先要可以区分「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思维观念,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请问一下最左边这个小男孩的需求是什么呢?
- 需求 (Need):他需要「爬上去」、「看到对面」…
- 解决方案 (Solution):他需要「一张椅子」、「一把梯子」、「电钻」
一个好的需求通常会用「动词」来描述,因为需求来自使用者「尝试解决某问题而未果」的Gap,我们的任务是找出使用者「试图要做什么」;而一个落地的解决方案通常会是「名词」来呈现,非常具体与明确。
在探索需求时,若是太快地跳到解决方案,通常会限制我们的想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能够清楚的区分「需求-Need」与「解决方案-Solution」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案通常是一个「收敛」并只考虑可行性的过程,但需求探索应该是「发散」的过程,透过不断地询问「为什么- Why」去挖掘使用者真正试图要做的事。
Why-How-ladder 推论阶梯
练习完「需求」与「解决方案」的区分,接下来才能抓住「Why-How-ladder」的重点,它又叫做「抽象阶梯」 (Abstraction Laddering),这是来自于Google 「设计冲刺」 在需求探索阶段的一个方法。
目标是透过「Why」 跟「How」 两种问句探索,有意识地认知到我们是在「越来越靠近使用者需求」或是「越来越落地找到解决方案」。
就像是在爬阶梯一样,当我们不断问「Why-为什么」,会越往抽象的答案靠近,越往阶梯上层爬并看到更广更深的脉络;当我们开始问「How-如何」,则是找到越来越具体的答案,逐渐落地收敛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source: Stanford d.school k12 lab
实作应用的 tips
上阶梯时 (Why?)
- 避免用「名词」回答问题,尽量使用「动词」。
- 挖掘海平面下的冰山,探索「为什么这对使用者重要?」背后原因。
- 关键词:情绪、脉络、洞见。
下阶梯时 (How?)
- 越具体越好,可以有实际的 call-to-action。
- 尽量发散各种可能性,越直观&直觉的解决方案通常充满洞见。
- 关键词:发散、实际、充满想像。
再回到上一段小男孩与朋友的图片,让我们使用 Why-How-ladder 练习看看怎么运用这个工具帮助思考:
Initial Statement:小男孩需要张椅子。
- Why? 为什么他需要椅子?因为他想爬上去。
- How? 若是想爬上去还有什么方法?还可以给他梯子。
- Why? 为什么他想爬上去?因为他想看到对面。
- How? 若是想看到对面还有什么方法?电钻或是望远镜也能满足目的。
- Why? 为什么他想看到对面?因为他想和另外两个小男孩互动交朋友,融入他的同侪。
- How? 若是想交朋友融入同侪,还有什么方法?或许可以给他 switch 或是麦当当,这样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反而会被吸引,爬下来跟他玩。
- Why? 为什么要用 switch 或是麦当劳?其实他需要的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让他开启与同侪/朋友的互动。
- …
由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发现,透过不断地挖掘、在Why-How-ladder 爬上爬下,我们能够逐渐看清问题的脉络,并有意识地进行发散与收敛,得以跳脱僵固的思考框架探索不同可能性。
幸好一开始我们没有直接请工程师打造梯子(误),因为梯子并不是使用者(小男孩)真正想要的,他的需求 = 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是「可以与同侪互动的引子/话题」。
作者:产品三眼怪- Yolanda 。产品三眼怪 Anne、Nana、Yolanda,是来自新加坡、台湾、香港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产业的三位PM ,定期分享实务经验与产业趋势,内容将涵盖产品研究、实验方法、UX 使用者体验、产业观察、团队协作、跨组织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