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5G云游戏爆发,IDC及云厂商成最大赢家

“无需购买主机,无需下载安装大型应用,随时随地享受电竞级游戏体验”这是云游戏诞生时描绘的应用场景。随着5G投入商用,其高带宽、低时延等网络特性为云游戏带来了爆发的契机,云游戏或将成为5G时代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5G云游戏爆发,IDC及云厂商成最大赢家

云游戏 = “+游戏”

云游戏指将游戏的计算与渲染过程放在云计算平台,玩家只需在终端上输入操作的游戏方式。云游戏并非刚刚诞生的新鲜事物,早在十年前,OnLive就首次提出了云游戏的理念。

传统网络游戏模式中,C端需要进行计算、储存、渲染、压缩、展示、操控等多重工作,因此对终端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玩家还需要下载巨大的安装包,无法系统间移植运行,网络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竞技类游戏用户体验差。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游戏玩家群体的扩张。

5G云游戏爆发,IDC及云厂商成最大赢家

云计算的发展推动了云游戏的诞生。云游戏将计算、储存、渲染、压缩等工作完全放在云端解决,释放C端压力,C端只需要有展示、操控、通讯的能力即可,大大降低了C端的成本。云游戏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网络游戏对电脑等硬件配置要求高、需要下载巨大安装包、网络传输率低体验差等痛点。

云游戏的优势如此明显,为何此前未能大火?根本原因在于传输网络。受制于网络带宽,带宽限制了画面传输,无法满足即时游戏的需求。此前的云游戏体验中,画面最好只能维持在720p,加载出的图像经常模糊,阴影和渲染也问题频出。这也是为何索尼虽然在云游戏概念刚提出时就推出了PS Now服务,但几年来却并没有太大存在感的原因之一。

5G成云游戏爆发东风

5G的到来,将解决云游戏的最大掣肘——网速。

5G 网络的超高带宽、超低延时、海量连接将给云游戏以广阔发挥空间,轻松实现随时能玩、随地能玩的需求。网易公司副总裁胡志鹏介绍5G时代云游戏具体操作为:游戏公司将渲染、计算放在云端服务器,计算出画面后通过视频编码压缩,再经过5G网络传输到用户的终端,最后在户终端解码后呈现给玩家。

在5G逐步商用落地的现在,云游戏顺其自然成为了各大科技、游戏巨头的热门话题。根据知名互联网Statista的汇总数据预测,云游戏市场的份额已从2017年约4500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6600万美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猛增至4.5亿美元。

5G云游戏爆发,IDC及云厂商成最大赢家

今年3月,谷歌发布了谷歌云游戏平台Stadia,预计于今年11月上市。随后微软也确认其云游戏服务xCloud将于今年10月公测。微软介绍,享受xCloud服务的用户不仅可以在PC上玩Xbox游戏,还可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上游玩。换言之,玩家可以在手机上玩原本只有高配置电脑才能玩的游戏。

在国内,腾讯推出了自己的云游戏平台“START”的预约内侧,同时还与英特尔联手推出云游戏平台“腾讯即玩”。网易也与华为合作成立5G云游戏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5G云游戏应用。双方已经在华为云电脑APP中上线了《逆水寒》的云游戏版,据演示4G下达到720p分辨率30帧,而5G下达到了2K分辨率和60帧。5G带给云游戏的改变,可见一斑。

商及IDC服务商或成最大获利方

云计算作为云游戏底层技术,对云游戏服务至关重要。云游戏的最终呈现效果,除受制于网络带宽外,还严重依赖于云计算资源。这也是目前布局云游戏的企业中,云服务巨头占据主流的原因之一。

微软的Azure云服务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个Azure区域和服务的数据中心,可以为云游戏平台提供可靠的网络及云计算支持,解决高延迟问题。同为全球云计算四强之一的谷歌在全球拥有58个数据中心,实力不遑多让。腾讯的腾讯云也在国内及东南亚市场具有相当的占有率。

未来云游戏市场,云服务商既可以依托自身资源进行云游戏开发,也可为游戏厂商提供云计算资源,占尽优势。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游戏厂商从头搭建自己的云游戏平台难度较大,且实力不足,寻求云服务商合作,依托现有云计算资源是更便利的做法。

云游戏依托于云计算,数据中心则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云游戏的爆发或将催生大量边缘数据中心。云游戏为了降低游戏延迟,可以在靠近玩家的网络边缘侧的边缘数据中心布置边缘服务器,在本地进行高实时性的数据处理计算,不必将所有数据都上传至云端,网络传输速率也会因此大大增加。

当前,以电商、游戏为主的互联网企业是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6253.1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23.6%;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1228亿元。可以预见,未来云游戏将推动IDC市场更大规模的增长。

5G时代,云游戏爆发后,云服务商与IDC服务商或将成为隐藏的最大获利方。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IDC圈”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IDC圈网站及所属新媒体号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任何方式加以利用。如有转载需求,欢迎与本网联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IDC圈”或相关新媒体号名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