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和WeWork这对CP,还在面临着更多的考验。
根据“晚点LatePost”今天(8月5日)的报道,一份私下的一级市场股票交易文件显示,有卖家正在以对半的价格出售共享办公公司WeWork的股票,而WeWork真实估值较媒体披露的470亿美元已经下降到231亿美元。
对于这则报道,WeWork中国团队对虎嗅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估值斩半
文件显示,WeWork股票在7月份有两次卖方报价,可供交易规模均为1500万美元,两个卖方分别愿意以61美元/股和54美元/股卖出股票,若以此成交,WeWork对应估值为261亿美元和231亿美元。
“美信金融美国合伙人Sunnie Li介绍,有些老股出售来自于投资人,也有老股来自于员工。上市前买卖老股属于正常现象,是私下提前退出的一种方式,卖家标价不代表公司态度,也不代表上市定价。”上述报道中说。
而“如果是根据卖方报价的市场反馈,WeWork会否流血上市成为一大悬念”。作为近几年IPO的热门选项,WeWork在这个时候被削掉一半估值,显然不利于之后的IPO进程。
拯救WeWork,靠孙正义?
众所周知,WeWork的有力背书来自软银的支持。
尽管全球市场正在经历动荡,科技股的整体表现并不好;尽管软银已经决定缩减自己对外界的投资,但它对于WeWork的信心从未减少,总是身体力行地推动其在亚洲地区的扩张,孙正义本人也不止一次在镜头前表达对WeWork的欣赏,就在今年年初的一份声明中,他还表达了对WeWork盈利计划的信心。
当然,软银想控股WeWork的野心早已经昭告天下。软银一直试图通过向WeWork追加投资来掌握其大部分股权,这符合孙正义通过大笔投资,来掌控手中创业公司的扩张速度、IPO节奏、甚至兼并收购等关键环节的动作。
不过他面对的阻力也很大。
去年6月份,软银集团被传出正在洽谈以150亿到200亿美元的投资换取WeWork的多数股权,以达到对WeWork的控股。但很快,这笔交易就“泡汤”了。
因为担心WeWork的盈利模式和亏损现状,软银愿景基金的重要投资方——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Saudi Arabia’s Public Investment Fund)以及阿布扎比的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明确拒绝了软银的这项计划。
就这样,从最初计划的投资200亿美元,到今年年初实际投出的20亿美元,孙正义控股WeWork的心愿并没有达成。
急于IPO,也意味着WeWork暂时“婉言”拒绝了软银的收购。根据路透社上个月的报道,WeWork正计划通过债券融资筹集50亿美元至60亿美元,然后在9月份上市。还有知情人士称,WeWork所有者The We Company已聘请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Co)来领导这场融资和即将到来的IPO。
尽管软银和摩根大通等影响力强大,但这次的估值腰斩也说明了股东和资本市场还是要看真实的表现投票。
外界对WeWork最大的质疑,还是盈利问题。Fast Company有过报道,在2018年的前三个季度,WeWork营收为12.5亿美元,但亏损了12.2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则共计亏损7.23亿美元。
WeWork的创始人最近也陷入了“套现”的传闻。
根据TechCrunch 上个月的报道,创始人兼CEO诺依曼在IPO之前已经从公司获得了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还有资料称,WeWork在曼哈顿开办了一所名为WeGrow的私立小学,并在2016年收购了一家生产冲浪泳池的公司42%的股份(诺依曼十分喜欢冲浪),其还在近两年投资了很多和WeWork主营业务关联性没那么强的公司,引起争议。
另外,诺依曼还被指利用WeWork“牟利”:他在纽约和旧金山的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还曾将自己投资的多处商业房产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租赁给WeWork,据报道,诺依曼将这些财产转让给了WeWork旗下基金。
而诺依曼目前是WeWork的最大股东,有着绝对的投票权,目前还没有谁可以“制衡”他对于WeWork的话语权。
孙正义对WeWork的投资定会继续,毕竟其也不是说撤就能撤的——外媒统计过,自2010年成立以来,WeWork已经筹集了约12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软银贡献了约104亿美元(2017年为44亿美元,2018年和2019年为60亿美元),截至2018年,软银拥有WeWork大约20%的股份,并拥有其两个董事会席位。
对于WeWork在上市前夜出现的这一起“事故”,软银自然想救,但是一时半会怕是无法直接从“钱”这一维度上进行解决。愿景基金(一期)的那千亿美元,如今已经花出去了大半,虽然孙正义正在为愿景基金二期进行募资,具体的情况还不得知。
孙正义和WeWork这一故事接下来的讲法还很有看头,而现在只能说,不管孙正义和软银挺不挺得住,关键时候,WeWork自己也要争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