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中国职场社交暗战,脉脉如何悄无声息的战胜领英

  沈博阳正式卸任领英中国总裁职位,有人说这意味着领英入华出现了阶段性的挫败。我觉得不然。对于沈博阳先生职业生涯而言可能是阶段性小小的挫折,但对于领英和职场社交行业而言,谈不上挫折。

  2014年初,领英作为国外最成功的职场社交应用进入了中国,一年后为了尝试本土化社交,沈博阳排除万难ALL IN了赤兔。

  然而,作为赤兔最早期的用户,我认为赤兔产品创新不足,更像是一个设定为职场场景的微信简易版,不仅没有产生与职场匹配的内容,更始终没有融入中国职场的文化圈。生活有微信,工作有钉钉,赤兔就比较鸡肋了。

中国职场社交暗战,脉脉如何悄无声息的战胜领英

  领英和赤兔实际上是想分享职场知识,想建立圈层交流的,想让用户们一起钻研业务,开阔眼界,提升格局。这些主观愿望都是好的,但是实现的路径不对:少数的高职位标签的用户往往受到了很多擅长钻营社交套路的用户的骚扰,后者通过平台建立联系是为了推销,为了所谓的“资源整合”,分享出来的内容不是廉价的鸡汤就是利益熏心的毒药。领英与赤兔这是妥妥要被玩坏的节奏!

  UGC平台实际上给了用户一个平权的机会,但是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产生的内容背离了职场场景的设定初衷,本来是引导用户提高展现自己职业能力的社交平台,结果成了攀附权贵、散播毒鸡汤的渠道了。

  沈博阳先生有心无力,领英无本土化需求,赤兔也没有足够的创新。但是,这不代表中国职场社交没有前途,这个鸿沟其实可以逾越!

  场景与内容匹配才是职场社交创新的方向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技术创新层面领先世界与否不好说,但是在应用场景层面我认为已经是绝对领先。一方面得利于人口基数巨大,地域辽阔文化传承与认知是基本趋同的,形成了驱动互联网发展的巨大而且优质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政策对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宽容,给了互联网向各个行业的渗透甚至是颠覆。

  社交网络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弯道超车,但是强大如微信,也不能完全覆盖职场社交的应用需求,职场社交应用在中国不仅有生存空间,并且前途绝对光明。这是因为职场社交有特定的场景与需求,其产生的内容与发挥的作用会很特别,不是泛社交产品能够覆盖的。

  职场社交平台拓展人脉一定摆脱不了对权力的崇拜,但是人脉是具有阶层属性的,高阶层的人经常以上帝视角俯瞰众生,低阶层的人向上有时也是徒劳。

  六度人脉理论上能让我认识特朗普有用吗?就算特朗普能跟我交流,交流什么?所以有价值的人脉拓展到三度就已经很不错了。

  比如最初的脉脉,在成为用户分享了自己的通讯录之后我惊奇的发现有一个十几年前的同事如今就在距离我公司几百米远的隔壁园区工作,而且我们之间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共同认识的朋友。十几年来仅仅是微信朋友圈点赞之交的朋友居然距离没超过5公里,几多感慨啊?

  感觉脉脉好神奇的存在,能够帮助自己重新梳理朋友圈,这对于职场发展肯定是有益的。现在的脉脉做职场内容了,实名动态和匿名交流也越来越好玩了。我认为这才是职场社交的发展趋势,场景与内容匹配,才会让职场社交有血有肉的丰满起来!

  有趣的,有用的,职场社交平权与制衡的左膀右臂

  职场如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追名逐利,趋利避害,攀附权贵,沽名钓誉……自古几人能免俗?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景,这个场景中给了大家一个平权的机会和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不同的姿势在社交网络当中秀出自己的存在感。

  职场社交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大目的——增益和减压。

中国职场社交暗战,脉脉如何悄无声息的战胜领英

  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知识与同行交流是为增益,八卦吐槽匿名爆料是为减压。前者为有用的内容,后者为有趣的内容。内容是feed给用户的粮食,UGC平台产生的内容不可控,劣质是内容多了形同毒药,不仅粘不住用户,还会让用户活跃度迅速下降,如何良性发展就是逾越职场社交目前发展瓶颈的阶梯。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脉脉的内容是很有章法可寻的,而且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成了一潭活水,当然也存在争议。

  先说有趣的内容,就是匿名交流(原名:匿名八卦),里面很多职场吐槽甚至是行业爆料。

中国职场社交暗战,脉脉如何悄无声息的战胜领英

  职场是一个特定的场景,虽说是匿名但都是职场中人,但凡有点影响力的公司都不会是孤独一个员工存在于这个平台中。一人爆料,首先触发的是其同事的关注,他们都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这个爆料的真伪他们心里有数,真是造谣污蔑企业,他们有动力第一时间出来辟谣,其扩散范围是很有限的,而且围观的职场人也都有甄别能力,形成了一种UGC平台难得的对谣言的制衡能力。

  当像劳资纠纷,合同纠纷之类的信息曝光,脉脉就成为弱势群体的维权平台,舆论导向帮助维权就成为正能量了,UGC的正向价值就会体现出来。就算脉脉败诉,其影响力也会提升,这个博弈当中脉脉输面子不输里子。脉脉目前“匿名交流”作为一个社交产品用户能感觉到活跃度很高,对用户的粘性很强,与其爆料的真实性高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对其to B业务应该也是有促进的。

  真正有趣的内容是各种职场中的匿名吐槽,如今脉脉匿名交流已经成为职场“段子手”的乐园了。比如最近就出现了一条匿名发布的消息引起了围观,大概内容就是一个上海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期望月薪22—25K。理由是上海的消费比较高。现在已经三百多评论了,各路段子手各种姿势调侃甚是精彩,狼厂、鹅厂、猫厂、狗厂、猪厂、鲸厂等各路大侠纷纷顶着认证身份出来吊打,楼主也跟他们各种互怼,不乏指点江山的奇葩言论。

  我也匿名参与,回复给他100K日元靠谱,结果秒回,说十年后100K日元就是他一顿饭钱。我也秒回他,先想想下个月的饭钱吧,啃老是你不错的选择。这种内容很职场,奇葩共赏,匿名亵玩,喜闻乐见,插科打诨之间讨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其实这种不着四六的应届毕业生是真实存在的,类似的段子在脉脉眼见着越来越多,很多干货都在嬉笑怒骂中溢出了,有趣有料对职场新人其实是很有帮助的。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利用碎片时间尽情消遣,这就是内容与场景匹配的化学反应,很职场,很社交,很欢乐,比鸡汤、套路等强百倍,职场减压效果明显。

  再说有用的内容就是实名动态。这个版块有意思了,发动态的是实名,评论的也是实名,而且是同行,这其实已经从UGC进化到PGC了,向前一小步,内容品质提升一大步啊!在这种场景当中,内容没点干货好意思发布吗?实名发的文章没有同行评论就是水货了,要是被围观吐槽甚至引得各路高职阶层用户实力吊打,作者还混不混了?所以标题党,刷热度,秀智商下限,三观不正的内容难以生存。

中国职场社交暗战,脉脉如何悄无声息的战胜领英

  这种场景压力与潜在的风险远比各个自媒体平台重金奖励对内容的提升更有效。这种平台中不太可能出现万事皆懂的KOL,逐渐的析出的将是行业专家,分享出来的内容必然越来越有深度,而平台运营者对内容的优选与推荐也会更有主动权。这种可控的舆论环境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预见公信力会越来越高!

  其实这不仅是职场社交平台的进化方向,也是自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进化的方向。目前不具备专业知识储备与基本新闻技能的自媒体从业者很多,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被迅速压缩。

  我相信目前各个平台重金奖励出来的头部作者中在奖励消失后很大一部分也会面临窘境,UGC内容推送平台的奖励计划将被证明都是饮鸩止渴。内容创业拼的是观点、知识、创意等AI技术不能取代的因素,高质量的行业内容供给永远是稀缺而高价值的,而时评与价值观输出的内容是风险巨大的。

  脉脉的实名动态与行业头条两个产品其实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社交媒体属性,这种平权而又能够自发制衡的内容分发机制一旦形成大体量输出很可能发生裂变。

  有用的“实名动态”与有趣的“匿名交流”是不是很像脉脉作为职场社交应用进化出来的“左膀右臂”,在职场这个特定场景中完成了社交网络的“平权”与“制衡”,随着内容分发机制逐渐完善,形同与“双腿”,是不是能够走起来了?

  现在再看领英与赤兔两个职场社交产品,是遭遇挫折了吗?是落后时代了,领英更像一个SAAS而不是社交网络,其本土化就是个伪命题。

  赤兔是要做社交网络,但是其对标对象貌似是微信,其产品的社交能力怎么可能从微信盘子中抢到一杯羹呢?其内容生产能力太差,没有真正能够与职场匹配的内容生产与推送机制,等于是没有“双臂”,怎么可能举起职场社交的旗帜呢?

  中国的职场社交,在我看来,还是要脉脉来接过这把大旗!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