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网讯 记者王琳 蒋新宇)2018年9月8日,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北京密云举行。太和智库邀请来自政商学界的专家,分享思想智慧,共谋创新合作,凝聚共同价值,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本次可持续发展分论坛由波黑前总理Zlatko Lagumdzija博士担任主席,由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Thorsten Jelinek博士主持。与会嘉宾围绕“克服可持续发展结构性障碍”“提升绿色科技与产业”“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三大议题展开讨论。

  尽管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付出了较大努力,但很多经济体仍未摆脱或改变旧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较之于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工业碳排放更是难上加难。截至目前,化石燃料需求仍然高于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税只涉及较小的经济体量。如何突破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障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克服可持续发展结构性障碍”议题下,捷克共和国前总理Jan Fischer先生首先作了题为“可持续与当前地缘政治:上下求索”的发言,Jan Fischer先生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它是一个跨学科、跨部门的议题,很多利益攸关方都要参与其中。但当前世界的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超级大国和小国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捷克共和国驻联合国终身代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前任主席Marie Chatardova女士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离不开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科技进步,要加强全球伙伴关系,提高政策凝聚力,在全球层面上创造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并着力解决融资问题。

  波黑前总理Zlatko Lagumdzija博士发表以“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共同社会到环境可持续”发表演讲,他强调,我们不仅要讨论应该如何去做,更要讨论如何让所有利益攸关方树立正确意识,以更具协调性的方式去付诸实践。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侯佳儒博士在题为“如何调整与设定环境公约协商的基调?”的报告中提出,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气候公约谈判奠定基调。

  目前,在有关国家新的政策与立法支持下,绿色科技与循环供应链市场正逐步形成,一些大型跨国企业也多次表态会在未来努力实现碳平衡,同时,人们在智能绿色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电气化、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气候金融等领域也正在不断取得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可持续发展仍被普遍认为是推高投资成本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无视市场对绿色科技和产业不断增长的需求,部分国家也依然不重视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利益攸关方在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达致平衡,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提升绿色科技与产业”议题研讨中,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温宗国先生首先作了题为“绿色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发言。温宗国先生指出,中国环境新技术大部分处于中试阶段,而国际领先国家技术已进入成熟期。总体上看,中国落后国际领先水平约10年,但这个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中国环境新技术偏基础、产业化水平较低,以设备和工程建设为主、综合服务商比例偏低。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秘书长周杰先生以“日本如何采取能源技术创新战略,以应对全球变暖和能源转型”为题发言,他认为,能源和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科技特别是减排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并他重点介绍了脱碳化技术等日本能源技术创新的战略案例。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Mats Karlsson从欧洲视角解读未来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他认为,欧洲亟待重建一种新的、类似于中国的和谐理念,或本届太和文明论坛主题–“科学文化·未来伦理·共同价值”的社会契约,从而跨越式地实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探索航空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行业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航空环境经理黄越女士认为,国际航空工业与SDGs息息相关,她从该行业2050路线图、技术、运营、基础设施等方面论证了国际航空工业发展有助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对空气和水土资源的治理与保护,可再生能源投资位居全球首位,并承诺将会减少废弃物与其他形式的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损耗。毋庸置疑,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围绕“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先生首先作了题为“理解中国在全球可持续中的新角色:挑战与机遇”的发言,张海滨先生认为这个新角色是“引领者”,但同时强调引领不是领导,不意味着中国从发展中国家毕业而变为发达国家,引领主要体现在观念和行动上的引领,做好国内的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发言以“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为题发言,他认为,中国一直在跟随和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并非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来看,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领导的。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女士在题为“‘一带一路’如何实现绿色化?”的演讲中提出,绿色“一带一路”与SDGs可以协调推进,二者在目标、内容、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相似性,可从顶层设计、源头把控、绿色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化。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基金管委会执行主任周凯先生在“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拯救地球延续文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对话达成共识,而不是争吵。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生产工艺等领域的创新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太和智库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永生先生发言题目为:“中国的绿色能源发展:措施与绩效”,他认为,绿色能源发展是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利用传统化石能源。中国已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对于“中国如何管理全球战略资源”问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先生认为,矿产资源在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大,易受到资源贸易、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为此,中国需要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国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不公平、不平等进一步加剧,这对凝聚全球共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干扰。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本届太和文明论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通过研讨,针对实现全球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五点共识:一是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二是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行动起来并积极参与其中,三是需要加强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建设,四是需要保持政策的连贯一致,五是需要处理好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