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一年一度的 “春运”正式启动,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将陆续踏上回家的路。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29.1亿人次,无愧于世界最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千万人回家的路,共同构成国人独有的春运轨迹。
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哪里踏上归途,又集中涌入哪座城市?当春运拉开大幕,最拥堵的地方是哪里?国民最关注的话题又是什么?看看大数据为你解读——
春运首日,5成迁徙大军“集体逃离北上广”
由百度地图提供的大数据,可以分析得到全国人流量最大的实时迁徙路线,和人口流入、流出规模最大的城市。数据显示,在排名前十的热门迁徙线路中,北京到上海路线排名第一,其次是“天津-德州”、“广州-重庆”、“上海-六安”、“广州-荆州”。明显地呈现出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迁徙的样态。
与平日里人口向一线城市集中的现象比较发现,春运首日的人口流动已经明显地体现出了“逃离北上广”的逆向态势。十条热门路线中,有八条线路的迁出城市为“北上广”。这种“逆向迁徙”已经形成数年,一线城市一到春节会因为人口大量迁出变成“空城”。不过,有趣的是,从数据比例来看,上海、北京同样也位列人口迁入城市前十名。专家表示,这或许与年轻人选择让父母来大城市过年有关。部分年轻人在大城市定居后,不再回老家过年,而让自己的父母到大城市来团聚,这就形成了一个逆向的高峰。
与迁出城市相对,春运首日的迁入城市多为华东、华北、华南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平时都是人口输入的“主力军”,春节的到来,让他们成为这次季节性返乡潮中的热门终点。迁徙大军以“家”为方向浩荡前进的景象栩栩如生。
当归心似箭遇上春运拥堵:贵阳人民最“心塞”
据春运首日的道路交通数据显示,最拥堵的城市的前十名里果然逃不掉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成都、南京、杭州也难逃“堵城”命运。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拥堵时间上排名第一的城市竟然不是“北上广”,而是“贵阳”,而且在拥堵时长上“遥遥领先”,市北路、枣山路等几乎陷于“半瘫痪”状态。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贵州外出务工人员众多,且不论站票坐票,贵州人多喜欢赶在春运高峰前,错峰提前返家团聚,这使得坐落于西南山区的贵阳成为了春运首日“全国第一堵”。此外,贵阳的拥堵也与近几年贵州地区开通贵广高铁和沪昆高铁有关,相对其他西南西区,贵阳在便捷性上更加具有优势,逐渐成为了西南地区部分返乡人员的客流集散地。
迁徙大军“归心似箭”,但如下图所示,实际的交通状况并如想象中那般畅通。百度大数据记录了24日当天的道路监测情况,其中包括全国各大交通枢纽点的平均速度,下图展示的即为春运首日最拥堵城市路段的通行数据。
数据显示,最拥堵的北京建国路平均速度仅为18.09公里/小时,贵阳的沙冲北路为19.51公里/小时,成都九里堤中路时速19.07公里/小时,而在全国拥堵路段中相对畅通的合肥机场高速,平均速度也只在81.84公里/小时。可以看到除北上广深等拥堵重灾城市之外,贵阳、成都、合肥也不可避免加入了拥堵大军行列。
春运最热还是“火车票”
据了解,今年春运期间的道路主力是“公路”,在“29.1亿人次”里承担八成以上的客运量,而铁路运输发送旅客的总量还不及公路运输的15%。无论是自有车还是租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长途自驾回家过年, 自驾回家的便捷性、导航技术的日渐发达,使得公路成为今年客流输送的主要渠道。
但从手机百度搜索大数据中可以看到,国民对“火车票”的热情持续不减。对于许多既要长途旅行、又要考虑经济实惠的人来说,纵使火车票再难买,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以“12306”为首的一系列搜索热词也显示出春运热闹非凡的景象,如“火车票查询”“火车票”“飞机票”等,也成为春运浪潮汹涌的生动写照。
旅游、顺风车、签证、旅行社成为春节期间的热词,似乎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现象。人们似乎已经渐渐走出了“过年回家”的传统概念,开始迎接新的过年方式。春节假期时间长,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也普遍有新年气氛和风俗,这种春节“外销”的转变也在情理之中。
条条大路通回家,长三角、珠三角爱“摩的”
“火车”“飞机”“高铁”构成全国各省市关注春运的三大主流,其中关注火车票的省市以西部内陆居多,如甘肃、陕西、新疆,关注高铁票的省市则主要分布在沿海,如广东、海南、上海、浙江等。
除主流的春运出行方式,租车、拼车等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手机百度的搜索大数据可以得出,关注新型出行方式最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
哪里的人最喜欢搜索“摩托车长途”,也就是传说中的“摩的”?答案竟然是经济发达的江苏、广东和浙江,这三个省份在搜索长途摩托车的榜单上排名前三。“北方天气寒冷,几乎不会有人选择长途摩托车,而长三角和珠三角不但天气较暖和,而且这里的大城市聚集了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会青睐这种低成本的回家方式。”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出行大数据,我们会发现,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重构之下,人们的出行发生了明显变化:快捷的互联网约租车服务,实时交互的路况提示信息,以及先进的住宿、餐饮、游览等网络预约平台……这些都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意味着城市出行的方式和选择已经走向多元化。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