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市场从来不缺好戏。一边是Uber每天神营销在朋友圈刷屏,一边是滴滴又拿钱了,再拿了好多钱,拿了无数多的钱,滴滴融资额度都有点爆表的趋势,在与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其开始处在于让人“震惊”的地步。今天,我们又被“滴滴欺负人,腾讯欺负人,滴滴腾讯联手欺负外国人”刷了屏。
就在各种好戏登场,各种故事被越传越邪乎的时候。今天,跟一位“圈内人”闲聊,得知一个新事:那就是国内第一个做专车的、最近有些低调、似乎被边缘化的易到用车,竟然要开始盈利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难道现在的专车不是倒贴钱给司机,对方才肯干吗?难道,倒贴钱给用户才坐车的烧钱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吗?用另外一个贴钱市场外卖公司CEO的话说:“谁先盈利谁就输了。”易到怎么能在此时盈利?!
仔细了解后才明白,原来补贴也分智能和不智能,其中掩藏着诸多猫腻。
根据易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透露,当滴滴快的一天烧3000万的时候,易到一天在补贴上的消耗不到百万,但易到订单每天也是大几十万。这么算下来,一单司机端和用户端相加的补贴也就几块钱甚至更少。
难道不补贴的专车也有人坐?专门找了易到内部负责运营部门的哥们一聊,才明白了其中的几点真相。
1、首先,补贴不是泛补。
用户端,易到会针对用户等级、有没有绑卡、是否有过其他专车体验、是否异地用车等等一系列纬度和数据判断用户质量,用户质量高多补贴,质量低就少补。对司机端,易到还会根据平衡最近距离的测算,做最优补贴派单。这样就避免了毫无质量的滥补。
尽管这么干带来的影响是部分小白用户的流失,却将司机及运力更好车辆的通过运营调配给了质量高的用户,得到的回报就是高质量用户的高重复使用率。
2、其次,省钱省的聪明。
如果你是易到的用户,你会发现,高峰时段使用易到用车,只有少许司机价格会变化。跟Uber一到刮风下雨早高峰就让你出2倍甚至3倍价钱不同的是,特殊天气或时段,易到接单司机的价格有时会高,但有时甚至更低。
据说这也是因为结合算法不同,有些时候尽管处于高峰时段,但司机路顺,仍然愿意降价接单。这一举措,对用户来说,有更便宜的选择;对易到来说,完全不需要有基于早晚高峰或恶劣天气的补贴,省的很是聪明。
3、更值得一提的是,让Uber和滴滴流血不止的“刷单”似乎并没有发生在易到身上。不对,应该说是“现在”没有发生在易到身上。
众所周知,刷单对Uber和滴滴都是那种不时发作却羞于诊治的顽疾,因为华丽的刷单数据让人陶醉。
资料显示2014年初,易到也曾被“刷单”的事情搞得苦不堪言,但吃一堑长一智,从那时起,易到内部就成立了单独的风控部门,研发出“鹰眼”风控监测系统,对刷单的各种方式研究且不断迭代。连司机们都说,刷单的话就不能上易到了。
4、这样看来,如今专车行业内补贴存在着诸多泡沫。
实际上,就在滴滴快的宣布合并的时候,补贴大战就逐渐偃旗息鼓,谁知道,好日子多长,uber的强势进入,又迫使滴滴再度咬着牙打补贴大战。为了填补烧钱窟窿,滴滴究竟能烧多久,能否烧出一个新未来,还难下定论。
虽然,滴滴看起来气势如虹,不断进行大跃进式融资和扩张,但谁敢说就一定会延续辉煌。有时候,有大量资本、VC、热钱催生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味的烧钱、补贴出的泡沫繁荣,远不及真正的产业良性循环。
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包含用户价值和实实在在的利润,持续烧钱就是缺失了利润的一环。
这就像当年的视频网站,烧到现在也没有一家能实现盈利。以视频网站老大哥优酷为例,在在经历了视频行业疯长和资本狂热之后这一问题愈发明显:业绩连续糟糕,股价一再探底。
更何况,专车市场还有出租车市场的抵制和背后的政策炸弹。
此外,滴滴的辉煌,也让我想到了电商领域的凡客,当年其从融资扩张到收缩,从激进到蛰伏,也不过短短几年间,专车市场的狂热与泡沫,依然值得从业者们警醒。
从这个角度来看,短期内,滴滴很难走出烧钱的泥潭,而眼下,没有多余的流血,又有聪明的补贴,还有海尔的80亿给钱买车经营自营车队,外加携程的免费流量……没准,易到真的有可能就会成为中国第一家盈利的专车公司。成功的公司创造利润,伟大的公司推动变革。如果这事儿真的发生了,易到的做法值得研究。对此,不知,现在还在刷屏的Uber和滴滴们会作何感想。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