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旗下通信与音视频技术品牌网易云信迎来了成立三周年的节点。网易云信发布消息称,平台在三年内累计服务了60万开发者,营收年均增长超过200%。可以说,网易云信的这三年,IM市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虎口夺食”还能实现高速增长并不容易。对此,网易云信总经理阮良和CTO赵加雨总结了网易云信的突围之路——技术赋能。
IM竞争格局基本定型,PaaS云服务渐成主流
以1999年OICQ的诞生作为起点,中国IM市场之争正式拉开大幕。在随后的几年间,各大互联网厂商纷纷投身即时通信产品,市场一度风起云涌。一番厮杀与洗牌之后,从2015年开始,整个IM市场进入局部盘整的状态并延续至今,表现为市场竞争格局基本清晰,技术壁垒被巨头们高高筑起,C端市场上微信的霸主地位难以被撼动,B端市场则多家并存,分抢企业服务这块“大蛋糕”。
由此,IM厂商涌向B端市场的做法被认为是“曲线救赎”之举。然而,在网易云信看来,这并不是商业利益的选择,技术与用户需求的驱动才是关键。阮良认为,随着国内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成熟,云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 PaaS云服务成为了承载IM技术的主流模式,并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IM技术从少数厂商自研的专属品,逐渐以云服务的形式开放出来,这一转变带给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影响,远比自造一个闭环通讯产品更为深远。
十八年技术自研之路的厚积薄发
在团队看来,网易云信初生的三年仅是一个好的开端,但背后所承载的技术之路却有十余年之久。据阮良介绍,网易的IM技术的自研之路可追溯至2000年以前,从千禧年网易推出163免费邮箱,到2002年POPO上线,2013年易信发布,到2014年网易新闻、云音乐接入云信内测,每一步都是对IM技术的积淀。2015年,网易云信正式推出,IM云服务在同年就完成了首个IM私有云项目——顺丰丰声。2018年8月,第三方应用子弹短信的横空出世,不仅将这个幕后品牌推向公众视野,其最高日增八百万新用户的爆发更是对平台技术能力的一次真刀真枪的检验。
底层技术+定制优化+C端经验 = 网易云信的技术赋能之路
作为PaaS平台,网易云信提供的是底层基础的即时通讯云服务,帮助用户、设备之间建立一个更可靠的端到端的连接,在不同的场景之间实现可靠的消息投递。对于这条技术赋能之路,CTO赵加雨总结三个关键点,即底层技术的基础能力,定制化的研发能力,以及C端产品开发的经验积累。
首先,稳定、易用且安全是客户对IM底层技术永恒的诉求。赵加雨介绍,稳定与安全性方面,网易云信基于公有云服务模式,通过快速扩容和资源隔离,以云计算强大的弹性能力应对高并发的挑战。针对易用性的诉求,云信则重点强化定制化服务模式,轻量级解决方案以更好的适配性满足一键部署、快速开发和标准化交付的诉求,为客户节省开发成本和资源投入。对于安全方面的关切,平台采用私有协议和加密算法保障消息传输、存储过程以及业务数据的安全性。
然而,仅仅提供标准化“零件”是不够的。终端产品的使用场景千差万别,即使同一类产品的客户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定制与优化,对技术细节进行打磨。网易云信在今年也迅速推出了企业服务解决方案NICE, 实现企业生态圈内互联互通,为中大型企业提供自主可控、安全的一站式企业服务解决方案。在网易云信为顺丰打造企业内部协同平台“顺丰丰声”解决方案中,技术团队针对特定需求进行了诸多细节处的开发。例如,除了点对点消息、群聊、自定义消息、历史消息等基础IM功能外,还开发了多终端同时登录,查看进群前的历史消息,多种群组消息提醒设置、灵活的通讯录等级控制等个性化功能,以减少用户的的繁琐操作,提升员工间的沟通效率。在另一个现象级社交产品子弹短信的案例中,网易云信通过自定义消息通道为产品实现了语音转文字、收发红包、阅后即焚等花样玩法。
图:顺丰丰声和子弹短信的用户沟通界面
其次,尽管藏于幕后,但团队的目光却一直延伸在至终端用户身上。赵加雨表示,这是网易云信团队显著的“标签“,一方面得益于网易内部产品旺盛的技术需求对团队技术能力的长期锤炼。另一方面,团队积累的C端产品开发经验,帮助他们对用户和新玩法保持了很高的敏感度,并且快速输出解决方案。曾火爆一时的直播竞答、狼人杀等泛娱乐产品,”风口“正劲时,这些产品的迭代和跟进速度之快令人眩晕,而云信团队搭建出一套完整解决方案的速度,赵加雨称,最快可以一天内完成。
阮良也将技术赋能比喻成乐高玩具的模块化模式,“我们输出技术能力,就像乐高玩具的模块。把复杂的技术封装在底层,给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SDK和接口。客户基于此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做出更丰富的延展和创新。”同时,IM产品具有很高的用户粘度,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客户对背后的技术服务商更加倚重。阮良表示,“技术、产品与服务这三项硬功夫是帮助我们站上决胜局的基石。用技术为客户和产品赋能既是网易云信过往三年的经验总结,也将是未来坚持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