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视频会议圈又有新消息了!

  先说昨天的两个消息。

  一则是关于Google的。美国当地时间4月29日,Google宣布,其新推的视频会议工具Meet从下周开始就要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了,还公布了具体的时间计划和业务细节。

  国内最先报道这事的好像是新智元,主要内容援引自国外一家知名的科技媒体TechCrunch。新智元的报道有一个细节,说“但虽然对免费用户开放,还是需要是G Suite的付费用户才能创建会议”。一开始没理解这句话,以为Google又搞了什么骚操作。去TechCrunch看了一下原文,应该是新智元理解错了,原文的意思是,在Google宣布这个消息之前,你即使不是付费用户也是可以参加会议的,只不过不能召集会议,要召集一个会议,你必须是G Suite付费用户。TechCrunch并没有说下周免费后还需要这样做。

  对此,好几家媒体称Google是要跟不能自拔的Zoom正面刚了,加上微软近期宣布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Teams,上周Facebook Messenger推出50人视频会议,国内BAT也在摩拳擦掌。一时之间,很多圈外人觉得这几家才是视频会议圈里的主要玩家,而且误以为开视频会议就是靠电脑和手机,满脑子都是“小小的屏幕上挤满了网格状的脑袋”。

  消息要对照着看才有意思。

  昨天的第二则消息是《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准确的说这不算是一个消息,而是基于跟视频会议有关的各种消息所得出的一个观点。文章的标题很吸引人,叫“为什么说Zoom很糟糕?”

  作者认为,除了存在被广泛报道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之外,我们需要对视频会议保持警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神经学家表示,视频交流中经常出现的失真、延迟、模糊、抖动、音频不同步、密集的网格状头像,会在你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干扰你的感知,搅乱微妙的社交线索,最终可能会让你感到疲倦、焦虑、不安以及与社会脱节,甚至可能比你感觉到的更严重。

  这个论点很新颖,我赶紧从字里行间去找论据,果然找到了所有论据的共通点:所有消息类论据都来自Zoom、Skype、Houseparty等互联网软件产品,所有访谈类论据都来自这些互联网软件的使用者,他们在用这些软件开展在线授课、视频通话、远程心理治疗等工作时,容易产生上述感觉。

  说实话,这类观点一般来说都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篇文章客观上确实揭示了视频会议应该具备的一个潜在的、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特性:场景化体验。

  用电脑或手机开视频会议,其场景化体验就是便捷,只适合个人化的、短时间的、非正式的沟通,如果脱离这个场景,长时间使用确实容易产生前面提到的那些感觉。如果没有共享文档的需求,这种方式可能还不如语音会议。

  而真正的视频会议发生在更多样化的场景下,需要的是更专业的场景化体验。

  最近国内视频会议圈发生的两件事也许可以更好的验证这一点。一件是华为发布了企业智慧屏,另外一件是科达做了一场线上体验会。看了这两场会,共同的感受是:这两家才是真正专业的视频会议玩家,他们真的在乎场景化体验,而且做得越来越好了,其他品牌除了Polycom和Cisco,估计差的不是一大截。

  华为一如既往的气派,为了一款产品,在发布会上用连接成U型的三块大屏营造不同的场景,以便展现智慧屏在企业协作中的应用。而科达更精、更实,直接用直播的方式,带着大家把科达自己使用视频会议的各种场景都show了一遍,场景非常丰富,而且每一种场景都有针对性的体验设计,真正展现了他们对视频会议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视频会议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

  新智元那篇报道最后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在线视频聊天究竟鹿死谁手,我们拭目以待!”其他的毕竟只是在线视频聊天工具,与真正的视频会议并不在一个频道上。

  但是很奇怪,真正专业的视频会议玩家声音很小。媒体很少去关注,很少报道他们。媒体更喜欢追逐“互联网+资本”,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有故事。

  这不,还没截稿,又传出一个消息,“Zoom认错:我们并没有 3 亿日活!”

  视频会议届的“瑞幸”?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