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华为发布了面向商务领域的MateBook二合一电脑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种种讨论,刀客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说,一款二合一电脑的发布引起行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研读的事件。
而真正引起刀客觉得这一事件值得思考的,却是发布会上的两个配角——英特尔和微软。在MateBook发布会上,英特尔的一位全球副总裁和微软OEM市场副总裁前去为华为站台。这一规格在联想、惠普和戴尔的产品发布会上也不多见。
在刀客看来,这一事件也许并非参与方有意为之,但后来的事件发展却显示出了行业巨变的征兆。
媒体和行业的关注将原来用户端对PC形态改变的诉求明确化了,而英特尔和微软的态度则表明在PC产业的上游,Wintel联盟再次显示出改变PC产业的迫切心态。
确实,现在PC的形态,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的形态与上世纪八十年初产生之初没有太多变化了。而用户对PC需求的变化早已产生,种种迹象表明,以用户端为主导的“新PC”时代的大幕即将开启。
微软Surface的五年试错
虽然到今天为止,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使用着笨重而毫无美感的笔记本电脑,但微软和英特尔改变传统PC的形态的心思早在2011年前后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2010年苹果发布了iPad平板,发布后9个月销量达到了1500万台,这对当时的PC行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与平板电脑销量上升相对的是传统PC产品的销量的连续下降,平板电脑由此开始侵蚀PC的市场。
由此开始后的几年,各PC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但受制于传统PC思想,其销量都无法与iPad相提并论。
在这一背景下,2012年6月,微软正式发布了其搭载WindowsRT的Surface RT平板电脑,它搭载的是NVIDIA Tegra 3四核处理器,当时的微软和英特尔正从联盟走向分裂,采用ARM系CPU也是微软寻求英特尔以外合作伙伴的重要举措。然而第一代的Surface RT,除了系统之外,基本上是照抄安卓平板的样子,连分辨率、屏幕大小都与市面的安卓平板没有太多区别,在10.6英寸的屏幕上采用了1366X768的分辨率。
这种学习安卓的方式注定是无法与iPad竞争的,市场事实也证明这款产品是极其失败的。Surface RT虽然是采用了Windows系统,但与常规的Windows应用软件完全不兼容,其应用范围注定只能在个人领域。
也许是经过了一年的反思,2013年2月,微软发布了Surface的二代产品——SurfacePro,被微软曾经抛弃的英特尔CPU回到了Surface Pro上,这次微软采用了1920X1080的分率率,而Core i5 3317U采用,让Surface Pro的性能接近了普通笔记本,同时它正符合当年英特尔推广的超极本的标准(关于超极本我们后面再讲),由于采用了英特尔的CPU,这款看着象平板的产品却可以运行完整的Windows 程序。
这是一道分水岭。
曾有传言,当年为了推广,微软仅Surface Pro的广告费就花了4亿美元。在2013年与微软中国的一位朋友聊天时,刀客和他开个一个玩笑。与其花4亿美元做广告而且还没有效果,不如把4亿美元折算成产品,把Surface Pro送给中国使用微软产品开发的程序员,肯定会促进Surface Pro的销售。虽然当年Surface Pro在零售市场取得成绩,但在中国使用微软开发工具的程序员中却引起了广泛的好评。Surface Pro其实在那时已显示出其未来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刀客看来,SurfacePro的问题,主要出在了它那块10.6英寸的屏幕上。虽然当年的平板屏幕都华集中在了9~10寸的区间,那产品都是使用IOS和安卓的环境,当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要在10英寸的屏幕上运行正常的Windows程序就免为其难了。
在Surface Pro推出的后,微软仍然不死心在ARM系的合作,同年9月推出了Surface 2,这仍然是一款采用了ARM系CPU的产品,其结果也是被用户抛弃。
随后,微软又推出了SurfacePro的升级版Surface Pro 2,这款产品仍然采用的是10.6英寸的屏幕,虽然整体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受制于10英寸的屏幕,无法在商业环境成为生产力工具。
直至2014年5月,经过了三年多的试错,SurfacePro 3出世,这次微软采用了12英寸4:3规格的屏幕,仿佛让人们回到了十几年前显示器的比例。同时在Surface Pro 3上,微软不仅使用了英特尔最新的四代Core i3/i5/i7处理器,屏幕分辨率也达到了2160X1400,这些参数,比传统PC厂家的主流笔记本电脑还要高,更重要的是它的重量只有800g。
Surface Pro 3在刀客看来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它不仅纠正了微软在Surface产品上犯的所有错误,而且从PC的产品形态上形成了事实上的标准,轻便、主流CPU的性能,可以正常运行Windows程序,在体验上远远超过了当时主流笔记本电脑,这一切,显示出了未来PC形态的变化趋势。
到2015年微软推出SurfacePro 4,除了CPU、硬盘和内存的升级外,更将屏幕扩大到了12.3英寸,分辨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763X1842,同时仍然采用4:3的屏幕比例,在运行Windows程序时优势尽显。而Surface book的发布,则显示出了微软对未来PC形态变化与用户需求的完美统一,而这款产品除了价格因素外,基本上可以秒掉一切传统厂家的笔记本产品。
经过五年的试错,微软把Surface产品从原来的iPad的竞品改变成了MacbookPro和Macbook Air的竞品,真正成为可在商业环境使用的生产力工具。
英特尔五年的无奈和坚持
在微软尝试改变PC形态的过程中,英特尔甚至更早地开始PC形态的改良,在Surface RT出世之前的2011年,英特尔就推出了超极本(Ultrabook)概念,甚至制定了统一标准(第一代超极本标准:采用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厚度小于18mm,重量不超过1.5kg,配置SSD硬盘,启动时间2~3秒,续航超过5小时),可以说,当时的超极本标准,每一点都直指传统笔记的死穴,都是用户使用笔记本过程中迫切要求改变的痛点。
英特尔的美好愿望后来并没有实现,预计2013年超极本要占到市场份额40%的目标也泡了汤。
与微软自己做硬件不同的是,英特尔当时为了推广超极本普及,不仅联合当时主要的OEM厂家共同推广,甚至一度传出每台超极本英特尔提供100美元的补贴(不过英特尔从来没有正面承认有此补贴),希望将超极本的价降到599美元以下,成为主流的笔记本电脑。
然而事与愿为,各大厂家在拿了英特尔的补贴后,并没有对超极本下多大功夫,甚至将本来普及性的产品做到了1000美元以上的价格。究其原因,尽管所有的人都认为超极本的规范符合未来PC产品的方向,但对于各大PC厂家而言,无法协调原来完整的产品线体系和超极本的矛盾,对于传统PC厂家而言,没有多少动力去改变整体产品线以适应英特尔的要求。
到了2013年10月,英特尔将超极本规范演变为PC平板二合一产品,其标准定义变为采用英特尔处理器(加入了Atom处理器)、厚度小于20mm、即可当PC使用又可以当平板使用,10.1英寸可触控屏,可插拔机身设计,续航不小于5小时。这是一个妥协的标准,但即使如此,传统PC厂家仍然没有进行产品的广泛推广。
可能是出于对传统PC厂家的失望,2014年左右,英特尔中国曾一度前往深圳扶持象蓝魔、酷比魔方这样的白牌厂家,希望从低端市场打开二合一产品的缺口,但结果并未如愿,毕竟白牌厂家的影响力有限。
虽然传统PC厂家的产品并未给英特尔“重塑PC”的战略争气,但从上游的产品结构上,英特尔这几年仍然没有放弃,无论是Skylake英特尔第六代酷睿处理器还是Atom、即使是低电压版的酷睿,其功耗水平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微软Surface Pro 3和Surface Pro 4的成功及Macbook Air的成功,从另一方面坚定了英特尔的信心。
回顾四五年来英特尔和微软的努力,无论是Windows 10的系统平台准备还是英特尔处理器的功耗和性能的平衡,在PC的上游,支持更为轻便、续航能力更强、计算能力强劲的并适合平板和PC两种环境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而Surface Pro 3和Surface Pro 4的销售放量,以及Macbook Air的持续热销更进一步说明,用户端的需求已然启动。
通过微软和英特尔四五年的试错,我们仿佛已经触摸到了未来“新PC”时代的产品形态,4:3比例12英寸左右2K分辨率屏幕,一天的续航时间,可适应平板和PC两种使用环境,甚至800g左右的重量,主流CPU的处理性能,不仅仅是玩具,更多的时候可以承担每个人的商业环境的计算,同时不久的将来,其产品价格也将降到599美元左右的主流价格区间。
新玩家入场,“新PC”时代即将开始
其实早在2015年甚至更早一些时候,行业就有传言,英特尔和微软在与华为和小米接触,而今年WMC上,英特尔和微软为华为站台,则更让这一传言得到了证实。
传统PC已经在没有多少改变和创新的情况下,陪伴了我们二十多年,无论是对于上游厂家还是用户而言,传统PC所身上基本上传达着上世纪的PC思想,与目前已全然升级后的用户需要格格不入,是要改变的时候了。
然而回顾这四五年来微软和英特尔的努力,无论是英特尔还是普通用户,对于传统PC厂家无动力改变PC形态的思想只有无奈。在已然成熟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线上,很难给面向未来的二合一产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为了争取英特尔的支持,各厂家在产品定位上一度把这类产品做成了顶级的价格,从而软性对抗英特尔战略。
对于未来的“新PC”时代的产品而言,依靠传统PC厂家的自我升级是无法完成这次革命性的PC产业变革,在既得利益面前,传统PC厂家是无法放弃现有利益而进行一次有风险的产业变革。
PC行业的变革和“新PC”时代的开启,需要有品牌和产品影响力的新玩家入场,经过反复试错的英特尔和微软,也许早对传统PC厂家不抱什么希望了,无论是英特尔曾经扶持深圳白牌厂家,还是现在英特尔和微软携手扶持华为和小米,都是想通过对真正有能力制造出接近于苹果和Surface产品制造水准并有品牌影响力的玩家的扶持,将他们带入PC领域,从而从外面打破传统PC厂家僵化的思想和产品设计、制造理念。
这对英特尔和微软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同样对于华为小米等一系列新玩家是一次产品和品牌的延伸,对于用户而言,是让我们更容易和便捷的使用PC产品,对于PC行业来说,在连续下降的市场环境中,是一个“新PC”时代的开启。
“新PC”时代的产品是什么样子?是Macbook Air,是Surface Pro和Surface book,也是MateBook的升级版或是小米笔记本,也许更会变得更轻、更薄、更时尚、更漂亮!也许会有更多让我们取择的产品,但绝对不再是现在市场上主流的笨重而毫无美感可言的笔记本电脑!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