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秦朔朋友圈
亚马逊上周五(11月23日)下午宣布,消费者在“黑色星期五”的购买量达到了“创纪录水平”,仅用了9个小时就已经超过了去年的销售量。另一方面,欧洲各地数千名亚马逊员工在当天举行抗议活动,抗议该公司配送中心工作条件太差。
亚马逊是世界的焦点,好的坏的大事件几乎总在发生。近期一直是热点事件中心。
此前(11月13日),亚马逊宣布将第二总部(HQ2)一分为二,一个是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的水景城(Crystal City);一个在纽约州的长岛(Long Island)。历时14个月选址活动终于才结束。
这次选址堪称疯狂,不仅是因为它吸引了北美238个城市竞标,更赤裸裸地展现了一家大企业在占据市场垄断又享受用户喜爱时的巨大威力。
任何繁荣都伴随着痛楚。要容纳一家市值近万亿的企业总部,不仅关乎其未来的经济,也关乎城市本身的文化和文明,特别是,这世上已经有了一种前车之鉴叫“亚马逊=癌”。
现在,“HQ2”,不仅是亚马逊第二总部的简称,而且在历时14个月的选址运动后,“HQ2”已然成为一场席卷北美公关活动的代名词。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亚马逊一场教课书级的公关活动,其规模够大风头够劲。在诸多观察者看来,这次HQ2选址已经超出商业范畴,有着三个总部的亚马逊不仅补充了人力资源更添加了政治谈判的砝码;电商巨头总部落户,并不总是欣喜,当地的居民很可能也将经受一种叫做“亚马逊痛”的考验。
11月13日,当亚马逊正式宣布将纽约长岛和弗吉尼亚州的水晶城同时作为第二总部,不少人终于迎来片刻安宁:一部历时14个月的选址真人秀总算落幕,有追剧人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单身汉亚马逊相亲记》。
5万个工作岗位,50亿美元的建设投资,10万美元年薪起步的高工资,高净值人才集聚,2017年9月,电商巨头亚马逊抛出美国近几年规模最大的公司扩展计划。这史诗级的“嫁妆”在六周内就吸引了北美238个城市投标,引发了一场“饥饿游戏”似的竞标战。
到2017年10月23日,亚马逊收到238份标书,在美国50个州中仅有6个州没有递交标书,此外,加拿大和墨西哥一些城市也闻风而至。一些城市夸张的公关宣传,既是为了吸引亚马逊也是为了吸引世界的眼球。亚利桑那州赠送贝索斯当地标志性的巨人柱仙人掌;佐治亚州愿意拿出140公顷(345英亩)免费土地让其造城,城的名字就叫“亚马逊”;密苏里州堪萨斯市长Sly James从亚马逊网店购买1000件商品,捐给慈善机构,同时为每一件商品撰写了5星评语,并且在每一条评语里提到了堪萨斯城的优点;马里兰州甚至还提供了85亿美元的税收优惠,荣列为“最慷慨的竞标者”。
经过4个月的角逐,2018年1月18日,亚马逊宣布20个城市入围HQ2候选名单。为了不让本地招商引资的优惠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亚马逊与各个竞标城市签署保密协定。但越保密越让人好奇,在亚马逊高层考察20个城市时,媒体、本地居民及政界人士紧紧盯着招聘网站、贝索斯私人飞机的航班路径,想方设法挖掘HQ2的蛛丝马迹。
面对各个城市的狂热追逐,不少观察者批评亚马逊让竞争城市就税收优惠进行“政策厮杀”,但这场选址也许本身只是一个噱头。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Scott Galloway在2018年年初就猜测,亚马逊HQ2早有自己的“择偶”标准——两个“接近”:接近24岁左右的电子工程师资源,因为那个年纪的工作人员对生活质量还没有要求;接近贝索斯的家,贝索斯在纽约和华盛顿各有一个家。
果不其然。
最后纽约和弗吉尼亚两地各得2.5万个就业岗位,25亿美元投资,两地也许以亚马逊20亿美元的财务激励和税收返款等一揽子优惠政策。
HQ2一分为二可见的好处在于:弗吉尼亚州的水晶城背靠五角大楼,紧邻白宫,显示亚马逊对政府合同的重视,而且它已经是华盛顿最有影响力的游说势力,用Scott Galloway教授的话来说,对亚马逊而言,一万亿市值和两万亿市值就差一个政策。纽约是亚马逊广告团队的所在地,这座城市擅长技术和创意的结合,较高的边际收益吸引着投资者。对政府来说,纽约在科技发展浪潮中落后于波士顿、西雅图甚至硅谷,这次招进亚马逊,无疑想打一场翻身仗。
第二总部分散在两个城市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缓解发展带来的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上涨带来的民怨和紧张感,这个教训,亚马逊在老总部西雅图已经领教过了。
西雅图是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它是微软、星巴克、美国电话电报无线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如今最闪亮的名号应该是亚马逊总部所在地。
仅从景观而言,亚马逊已经将西雅图变为试水新零售和新物流的天然实验室。今年8月,第二家Amazon Go无人便利店开业。相比于上一家,第二家空间更小,商品类别更有限,它更像一个智能小卖部,利用电子感应、机器学习算法及视频追踪顾客拿走的商品,无需在款台结算。这个城市里还有Amazon的实体书店,部分网购书可以在这里退还;亚马逊的自动邮局,不仅可以快递日常用品还可以快递轿车。
1994年以来,西雅图人见证了亚马逊的发展以及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繁荣。到2017年,它已经是这个城市最大的雇主,办公区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占据西雅图市中心33栋楼,连同旗下4.7万名年轻富有创造力的科技达人,构成了西雅图新的文化景观。亚马逊还带动38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其他5万个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位。无论是城市发展速度还是工资增速,西雅图在全美都名列前茅。
有人说十年前是西雅图塑造亚马逊,而近十年,则是亚马逊在塑造西雅图。
这种改变除了前面说到的发展,更有当地人的无所适从:这里有美国增速最快的房价,近五年西雅图房价中位数翻了一倍,达到77万美元;贫富差距拉大,技术行业平均工资98215美元,城市工薪阶层平均工资少于50000美元,以教师、警察为代表城市中产面对技术新贵时,已经有了被挤出固有阶层的焦虑;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忍受交通堵塞,在全美最差交通排行榜上,西雅图位列第四;无家可归者人数是全美第三高。虽然这些不全是亚马逊的错,但亚马逊首当其冲。
近几年, 一向以商业友好的西雅图兴起了一股“反商业政治”。今年5月,市政府曾推出了一项针对大企业的“人头税”,对营收超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对全职员工征收275美元/人的税费,以此来解决城市流浪者问题。2017年为缓减贫富差距拉大,西雅图率先提高最低工资到15美元/小时,反对者将上述政策视为“就业杀手”,但在选民中间颇有市场。
如今亚马逊HQ2外迁,一些政界人士担心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但普通西雅图人普遍感觉终于能喘口气了,这个城市有20多年靠亚马逊带动的急速发展,弥漫着搏杀之气,有西雅图人将亚马逊发展带来房价上涨、交通堵塞以及文化冲突称作“亚马逊痛”(Amazon Headache),而有人索性将这种转型疼痛形容为“亚马逊=癌”。
管他“亚马逊痛”还是“亚马逊癌”!对没有赶上科技快车的城市而言,HQ2不仅仅意味着5万人的就业岗位,50亿美元的投资。按照西雅图科技记者Paul Roberts的说法,处于知识经济中心的亚马逊,凭借其垄断地位,如云计算服务,顶尖的专业实力会形成人才气旋(talent vortex)效应,即吸引全国相关行业的顶尖人才聚集。过去7年亚马逊经历爆炸式增长,Google、Facebook及世界500强中超过20家公司在西雅图开设研发中心,与这种效应不无关系。
退一步讲,即便亚马逊HQ2选址是一场噱头,对一些投标城市来说,也是一场无法放弃的噱头。
有商业观察者认为,以往大公司扩张寻求新的厂房、办公区,以创造就业拉动投资为杠杆与政府谈判协商也不是没有,但从没有企业像亚马逊HQ2选址如此高调与激进。诸多人怀疑亚马逊通过制造竞争的氛围迫使投标者分享海量机密信息以及获得最优惠的财务激励。
一个新的现实是,在面对像亚马逊这样体量的谈判对手,无论从人力(各州最高官员年薪25万美元 vs 贝索斯身价800亿美元)还是资源(各州政府只掌握自身资料,亚马逊则手握200多个城市的绝密信息)均处于下风。
有人质疑纽约和弗吉尼亚价值20亿美元的税收激励和税收返款如何回报,但显然两地政府官员还未就可能的风险做出评估。
HQ2尘埃落定,媒体在走访纽约和弗吉尼亚两地初创企业时发现,有企业乐见亚马逊的到来,认为这将促成专业人才集聚,同时也将带来更多用户;也有企业主表示担忧,毕竟随着亚马逊的到来,住房、租金和交通成本也会上升。尽管已经分裂成两个小体量的亚马逊,但很多人预测它带给西雅图、旧金山湾区的“亚马逊痛”很有可能传递至新的两地。
无论如何,最后的赢家还是亚马逊和贝索斯。拥有三个总部的亚马逊,现在接通了华盛顿(政治首都)、西雅图(知识首都)、纽约(文化之都)的人才资源,同时,三个总部所在的城市互相掣肘时,这家大企业也更具政治杠杆了。
对普通人而言,当一家大企业大到足以塑造一个城市,可以享受技术和规模带来的实惠,同时不得不适应这种强行改变带来的阵痛。
资料来源:
1.Lean Garfiedl:Amazon has announced the top contenders in its $5 billion bidding war for HQ2 — here are their craziest proposals(Business Insider)
2.Steve Strauss:The wooing of Amazon HQ2: Taxpayers, watch out for your wallets
3.Karen Weise and J。 David Goodman:Amazon Plans to Split HQ2 Between Long Island City, N.Y。, and Arlington, Va。
4.Karen Weise:Amazon finally Makes An HQ2 Decision
5.Paul Roberts:This is what really happens when Amazon comes to your Town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