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末,阿里巴巴宣布收购南华早报。
周一,南华方面发布公告,披露了具体交易细节。其中交易价格:20.606亿港币(大致折合人民币17.17亿,美元2.66亿)。
这起收购案准确地表述是:阿里巴巴宣布收购南华早报集团旗下的所有媒体资产,包括纸质《南华早报》、《星期日南华早报》和数字平台SCMP.COM,以及旗下一些杂志、媒体相关业务和相关知识产权等。
阿里要收南华早报的传闻早已在市场上出现,也有些针对传闻的评论。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要在商言商地看待这起媒体收购案。
二
阿里在国内,涉足了不少媒体业务(据统计说有25家之多)。但实事求是说一句,也就是占个股。想要全资收购一家媒体集团,在国内,有诸多限制等着它。
比如说,一财的事。阿里在一财上,12亿入股3成。3成就想控制一个媒体?未免牵强。无界,是新疆网信办、财经和阿里一起搞的事,具体比例不详。但要说阿里能主导无界,我看也不太可能。四川的封面,更是云山雾罩的一个项目,但从目前的一些态势来看(比如川报集团拼命鼓吹封面,倒是阿里这边几乎没啥动静),这个项目怕也不是阿里能主导的。
很早的时候,阿里和浙报合作过两本杂志,其一天下网商,其二淘宝天下。从股份结构上来说,也是浙报大头。
至于一些网媒体。四个科技新媒体都或多或少和阿里系有关系,虎嗅是蚂蚁投资的,钛媒体的投资方里有阿里做LP的,36氪蚂蚁也占了股,Pingwest有刚刚晋升为阿里的合伙人的俞永福(微博)投资。但即便如此,阿里系对这些媒体有影响,影响却也有限。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虎嗅和微博开撕。虎嗅有蚂蚁占的股份,微博有阿里投的资本,要撕还不照撕。
前阵子,有个新媒体的CEO,阿里方面嫌做得不好还想换人,折腾了半天都没折腾成。具体是谁家,我就不说了。
国内媒体观察者杰罗姆曾这样写过:
阿里巴巴近年在内地传媒业已经投入巨资。线上线下、影视报纸均有涉猎,远比贝佐斯激进。但所有这些项目都是独立的个案,彼此之间并无紧密的关联,相关资产也没有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各自为政,从布局上看随意性强、协同性弱。如果阿里巴巴有一个媒体帝国大梦的话,也基本处于早期落子、布局阶段,脉络并不清晰。萝卜有了一堆,箩筐还没有准备。因此,很难就此判断,阿里巴巴正在媒体领域下一盘多大的棋。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内地特有的管理架构与媒体生态,阿里巴巴在内地的所有线下传统媒体投资,基本只是参股,并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形成对照的是,阿里巴巴在在线媒体资产收集方面,手笔更大,也更具侵略性。坊界盛传的微博仿优酷土豆模式全盘收购思路,并不能排除。
基本以为然。
所以,说阿里建立了媒体帝国,这话,我不觉得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三
其实腾讯在媒体上涉足一点不落于阿里。
首先是腾讯握有了中国桌面上流量排名第二的网站:qq.com。这个可是全盘控制的媒体。我个人写稿经历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有篇稿子因为提到了某些竞争对手,耗时三天。当然,最终还是刊发了——其实我也就是提到而已,没说那个竞争对手有多牛逼。
你们知道腾讯是什么时候启动地方门户——也就是大字头网站的么?06年5月。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的大渝网是06年5月上线的。这十年来,腾讯的大字头网大概已经搞了那么十三四个,其中,有两个,是腾讯主导的(也就是股份比例过一半),分别是11年8月与南方报业合作的大粤网,12年7月与当时的解放日报集团合作的大申网。
按照杰罗姆的方法论,腾讯的媒体帝国箩筐,更像样一点。
我和一个朋友交流到这个事的时候,对方问我,为啥腾讯搞了那么多媒体没什么太多的评论,阿里看着像是弄媒体帝国了,就有那么多评论了?
我有个估计要被拉黑无数的看法:首先这种事要发评论的,都是媒体人。腾讯那一路媒体下来,不是移动时代,是桌面时代。桌面时代的媒体人日子,真没移动时代难过和憋屈。那种合作,几乎就是有种老子很牛逼你腾讯找上门来求我合作的感觉。而移动时代的合作则仿佛是:阿里很牛逼,我被迫找上门求养。
你说哪个时代的媒体人的负评会多些?
哈哈。
四
网络公司为什么会那么看重媒体?
实实在在的原因是三个。为党国如何如何,你就瞎猜吧。回头我告诉你为啥是瞎猜。
第一个原因:注意力实在是越来越值钱了。06年全行业的CPC均价还不过是1.7元,到了14年,已经飙到9.2元了(TomInsight数据)。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鼓吹内容创业,鼓吹媒体+。我的看法是:很多创业项目从内容创造开始切入,作为一个引流手段,后面嫁接一个生意,可行。
创业项目去媒体加如果成立的话,那么,网络巨头主动去加媒体,有啥好奇怪的?
就这个案子来说,阿里巴巴看重有着百年历史的南华早报的国际影响力是无疑的。这对于一家在美国上市希望西方投资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公司来说,很重要。
第二个原因,很多媒体,实在太便宜了。
我在界面的专栏,第一篇就是痛骂了七个笨蛋。说今天很多媒体压根没有想象力,也不会守卫及变现注意力。这事没法子,还得互联网人来搞。
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贝索斯收购了华盛顿邮报之后的故事。这个故事下面再说。
早些时候,阿里曾试图入股21世纪经济报道为核心的媒体集团,当时估值是25个亿人民币,这比才做了两年的今日头条便宜。后来21出事,阿里转投一财,估值也不过40亿人民币。我之所以用“不过”的原因在于,要知道,一财可是个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俱全的全媒体集团啊。
周五阿里宣布要收购南华早报后,我并没有写评论文章。因为这是一桩生意,但生意的价格不知道,是没法评论生意的。如果是1亿人民币,阿里显然赚死了,如果是100亿人民币,阿里显然亏死了。
周一我们看到了价格:20亿港币。贵吗?我个人觉得,真心不贵。贝索斯买了华盛顿邮报,也就是买了张报纸。阿里买了南华,可不是只有一张报纸。
第三个原因,不好意思,不能写。写了连号都没了。
五
贝索斯这哥们在华盛顿邮报上搞得不错。
有观察者称:到了2015年10月,《华盛顿邮报》访问量已达6690万,击败《纽约时报》(6580万),同比增长近59%。如今的数字新闻消费增速超40%、移动端读者增长近70%。
贝索斯的一个秘诀是:在稳定并扩张内容团队的同时,加大对技术的投入,直到某些细节。比如说,邮报页面加载时间比原先减少了85%。
坦白讲,这不是媒体融合的做法,而是让数字主导,传统业务靠边站的做法。这里没什么融合不融合,有的只是自我更替。
观察者Colin Morrison这样总结贝索斯治下的《华盛顿邮报》:
1、尽可能将新闻机构“传统业务”收益最大化,或最小化投资在“传统业务”上;
2、给予数字业务主导权,脱离传统业务的桎梏,并将其发展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
3、忘记传统媒体的往日辉煌吧!如果要发展好媒体业务,你该做的是寻找一家科技公司做合伙人。
阿里巴巴的《南华早报》能不能也做到这个成绩呢?不知道。但我说句稍显恶毒的话,让一帮传统媒体上经验丰富的人主导,恐怕会更悲剧一些。
六
好了,说说伦理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没啥好多说的,但不说又觉得不够圆满。
没啥好多说的原因在于:我过去一直反复说的事就是,媒体一向是被资本养着的,你说包养也罢,供养也好,就是个“养”字。
有些媒体人矫情到他们已经忘记,他们本来就是被养着的。
《南华早报》的确不太可能说阿里系的坏话了。
这也没啥。
华尔街日报从来不说默多克的坏话,腾讯网也从来不会说马化腾(微博)的坏话。
碰到事了不说话,这总可以吧?不说话也有罪啊?
今天还有个哥们和我提及“有偿不闻”四个字。但在我看来,这不叫“有偿不闻”。有偿不闻是这样的:题选好了,甚至稿都写好了,发给你看,不给钱老子就发了啊。——这才叫有偿不闻,好么?
七
最后来说说为国埋单的事儿。
很多人其实压根不了解《南华早报》,一听说是港媒,一听说是英文报纸,就以为怎么怎么了。你倒是看过多少篇南华早报的文章没?
台湾的新闻传播学者罗世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纵横星马港台与中国大陆的郭鹤年家族,政商关系一向良好,何况《南华早报》在郭鹤年家族经营下,在政治立场上只有更亲近大陆,未闻曾经因为经营《南华早报》而不小心得罪了当道。一些人甚至认为,《南华早报》近年来新闻自由空间有所压缩,引起不满《南华早报》垄断香港英文新闻市场的港人在今年6月开办了英文网媒Hong Kong Free Press,标榜非营利、独立性与新闻自由,并且通过众筹方式取得运营资金。
话我又兜回来说了,郭家不是财团啊?南华早报说过郭鹤年家族生意的坏话没?呵呵。
所以,为国埋单压根没必要。
你知道党国手上拿了多少银子要做外宣么?还看得上马云(微博)手上这点?
资本(民营老板)向资源(党国控制)靠拢,这点的确不假。但这里都是利益博弈。说是民营老板铁了心不计代价为党国如何如何,天方夜谭。
BAT为什么什么加持,压根就是笑话,好么?
谁加持谁啊 !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