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资讯网
最全最丰富的资讯网站

小米做高价手机真的还有机会么?

  2016年并不太顺利的小米,要出大招了。

小米做高价手机真的还有机会么?

  据媒体报道,日前,小米黎万强在其微信公众号表示,“我们肯定会做高价产品,今年下半年会发布。怎么做呢?就算我们卖到四千、五千块钱,打的肯定是1万块钱的品质,这是我们的 价值观。我们未来要进入四千这个档,业内人会有很多误解,但这不重要。我认为很多时候面对行业的革命和先行者的时候,误解是天然的。”

  黎万强的这番话,表现出一个强烈的意向,那就是小米极有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的某个时段推出售价在四千元以上的“高价”手机。

  四千元至五千元的价位,虽然与苹果动辄五六千的价格相去甚远,与三星新品旗舰价格也有些距离,但是也算是国产手机价格的“顶峰”了。很显然,在国产手机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小米想要做更高的尝试。

  这应该是小米Note冲击三千元以上价位区间折戟沉沙之后,小米的又一次启航。那么,其前景如何呢?

  笔者认为,小米做高价手机,机遇同挑战并存!如果说前几年属于机遇与挑战的比例是三七开的话,那现在机遇与挑战的比例就是四六开甚至五五开了。

  我们先看机遇。

  第一,国产品牌手机的部分产品在高价领域已经站稳脚跟。

  之前,纯国产品牌手机(摩托罗拉不算)能进入三千元至四千元区间的产品很少,即便有,也往往只是个招牌,宣传意义大于实际销售意义。

  但是,今年以来,某些国产品牌尤其是某些主攻线下品牌的几款产品,显然已经在三千元以上这个区间有了很大的收获。

  可以这样说,某些品牌为国产手机打下了价格基础。

  第二,国内用户“崇洋媚外”的心态不断减弱。

  智能手机由奢侈品向普通消费品的身份转化,让手机变得平常。

  而随之发生变化的是,之前曾经蔓延的国内用户“崇洋媚外”的心态不断减弱。用什么品牌的手机,已经不是第一元素。

  消费者心态的变化,无疑给国产品牌手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心理基础。

  第三,与国外手机品牌之间的质量差距越来越小,国产手机质量逐渐提高。

  虽然绝大多数国产品牌依旧缺少核心技术,但不可否认,国产手机与国外手机品牌之间在质量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国产手机质量逐渐提高。

  既然质量都相差无几,那更具有性价比的国产品牌则更受青睐。

  第四,国外品牌在中国节节败退。

  与国外品牌在较高价位区间的直接交锋中,国内品牌逐渐摆脱了劣势。

  而消费者心态的改变,亦为国产手机的进步提供了力量。此消彼长,所以国外品牌在中国节节败退。

  以曾经的巨无霸三星为例,据科技网站PhoneArena报道,“三星最新的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该公司的智能机销量在世界最大市场连续第三年下滑,降幅分别达到了18%、16%和15%。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方面,三星的控制力也大幅下降,在过去三年中,其营收逐年下降,分别为40.1万亿、33万亿和31万亿韩元。”

  以上四点,是小米,同时也是国内其他手机品牌进军高价位区间的机遇。

  但是,小米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第一,小米手机的质量问题。

  应该说,正如我前面所讲,国产手机品牌的质量是稳中有升的。

  但不知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小米手机的质量问题屡屡被人们非议。

  如果小米手机质量频频出问题,那么,对其打造高价位产品势必是个很大的障碍。

  第二,做高价手机,就得匹配高价手机应该有的售后。

  以某国产品牌手机为例,它有售价上四千元水平的产品,但它同时有着密密麻麻的售后服务网点。

  做高价手机,就得匹配高价手机应该有的售后。小米,目前的售后水平,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

  一旦四五千元的手机出现问题,却不能及时处理的话,我估计消费者的信心不会很足。

  第三,小米的品牌号召力。

  尽管目前消费者对洋品牌不再感冒,但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以往的标签作用很大。

  小米的标签,就是性价比高。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无形中会羁绊小米走高端路线。

  小米要走高端、高价,其实完全可以再创立一个子品牌,让这个子品牌走高价路线。

  第四,小米的使用感受。

  高价产品的使用感受,会让你感觉出值或者不值这个价格。小米的使用感受,有个大问题,说白了,就是小米烦人的广告。也许,小米高价机会没有广告。如果真的是这样,难道,这是一款VIP手机?

  我就怕小米对高价手机用户推出“高端”广告,那就惨了。

  综上所述,小米做高价手机,机遇同挑战并存!而我们希望,做高价手机不是小米在小米5之后的一时意气,也不是小米为了追求利润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希望,做高价手机是小米品牌提升的结果,是小米质量提升的结果,是一种水到渠成。不讽刺,不打击,不吹捧,只是一种期待。也是对所有国产手机品牌的期待。

赞(0)
分享到: 更多 (0)
网站地图   沪ICP备18035694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