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滴滴出行宣布,随着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安全合规工作的深入开展,北京的供需紧张问题日益显著,高峰期出行难、区县供需差异大等情况突出。为了平衡供需系,滴滴于2019年7月11日对北京的网约车价格作出对应的调整。
调价生效地区为生效区域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门头沟区等,具体调整表现为:
在起步价上,早晚高峰、凌晨时段均涨1元,普通时段起步价不变;
在时长费上,普通时段则从0.8元/公里降低至0.4元/公里;
里程费上,普通时段从1.6元/公里下降至1.45元/公里,晚高峰则降至1.45元/公里,早高峰和凌晨时段分别提高0.2元/公里和0.55元/公里。
去年两起安全事件发生后,滴滴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并开始清退平台不合规车辆,这让滴滴损失了原来“最能跑”的全职运力,最明显的感觉是,高峰期和极端天气打车难度高了许多。
滴滴方面对36氪表示,自2017年4月至今两年多,滴滴全天呼叫量增长了44%,高峰期呼叫增加了49%,目前滴滴快车工作日早高峰1/5的叫车需求因为没有足够运力承接。
此外,随着美团高德携聚合模式入局,乘客正在不断分流到其他的聚合平台。为了弥补运力不足带来的供需不平衡,除了调价之外,滴滴此前还推出了针对高峰期时段、长距出行的特惠拼车。此外,滴滴表示,平台还采取了各种补贴奖励、热力图引导、排队、拼车优先等方式调整供需关系。
调价之后,虽然用户在普通时段的出行价格则相对降低,但上下班高峰期及凌晨时段出行价格更高了,这对于用户来说未必是件好事。首先,高峰期对乘客端提价,增加司机和滴滴方面的收入,调动司机积极性,不过从价格变动传导到实际运力的提升还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此外,用户对于网约车的品牌粘性并不高,高峰期最大的诉求是打到车而不是享受服务,在经历了滴滴高峰期大排长龙的落差后,用户可能会转向车更多、轿车更高效的聚合模式。